阿拉山口喝茶快餐号,阿拉山口饮茶速食号
阿拉山口的风总是带着股粗粝劲儿,刮在脸上叫人格外清醒。就在这么一个地方,我遇见了老陈和他的“阿拉山口喝茶快餐号”。说是“号”,其实就是国道边一个不大的门面,红底黄字的招牌被风吹日晒得有些发白。
第一次走进去纯属偶然。那天我困得不行,只想找个地方灌点浓茶提神。店里的陈设简单得很,几张木桌,几条长凳,灶台上的大铜壶“咕嘟咕嘟”冒着热气。老陈正在给一位司机师傅打包,动作麻利得很——一碟包子,两个茶叶蛋,外加一升装的塑料桶,里面是橙黄透亮的茶水。“咱们这的‘阿拉山口喝茶快餐号’讲究的就是个实在,”他见我好奇,乐呵呵地说,“跑长途的师傅时间金贵,得让他们五分钟内吃喝妥帖,还得有劲儿扛住后面的几百公里。”
茶与饭的工夫
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,要了份一样的。那茶入口确实不一样,不是南方茶馆里那种细嫩的香,而是一种厚重、带着点烟熏味的醇厚,几口下肚,暖意从喉咙一直延伸到胃里,驱散了盘踞已久的疲惫。老陈忙完手上的活,拎着那把锃亮的铜壶过来给我续水。“这茶得熬,”他用袖口擦了擦额角的汗,“选用的是老青砖,得在大锅里文火慢熬半个钟头,茶味儿才能全都逼出来。配上咱这扎实的吃食,才算是‘阿拉山口饮茶速食号’该有的样子。”
正说着,又进来几位熟客,都不用开口,老陈就开始张罗起来。他们围着桌子坐下,一边吃着热乎的拌面,一边大口喝着滚烫的茶,聊着路上的见闻,哪个路段在修路,哪个服务区的油品不错。店里充满了食物的香气和嘈杂的乡音,那种热气腾腾的活力,跟门外荒凉寂静的戈壁形成了奇妙的对照。
我问老陈,为啥要给这小店起个“号”的名字,听着跟列车似的。他憨厚地笑了笑,眼睛眯成两条缝:“这你就不懂了吧。咱们这儿,南来北往的全是靠车轮子讨生活的人。我这小店,不就像个固定的班次吗?准点儿开门,风雨无阻,就为了让他们能在这歇个脚,加满‘油’再上路。” 他顿了顿,望向窗外无垠的旷野,“叫‘阿拉山口饮茶速食号’,是想着让大伙儿感觉亲切,像是到了一个可靠的站点。”
后来我又路过几次,渐渐明白了这“阿拉山口喝茶快餐号”的真正含义。它卖的哪里只是茶和饭呢?它更像是一个温暖的驿站,用最朴实的方式,为那些奔波在漫长旅途上的人,提供一个短暂的避风港。那一桶浓茶,一顿简餐,补充的不只是体力,还有那份继续向前开的精神头。
戈壁辽阔,长路漫漫。但在国道的这一角,总有一盏灯为赶路人亮着,总有一壶滚烫的茶,在“阿拉山口喝茶快餐号”里,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个需要它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