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屯火车站附近站街,北屯车站周边街巷
傍晚的北屯火车站笼罩在一片暖黄色的光晕里,喇叭里断断续续播报到站信息,拉行李箱的滑轮声咕噜咕噜响个不停。我站在出站口对面的小卖部门口,看着人群像潮水般涌出又退去。
朋友的车还要半小时才到,我便顺着车站围墙慢慢溜达。这一带我有些年没来了,记忆里还是坑洼的水泥路和低矮的门面房,如今倒是齐整了不少。右手边新开了几家连锁酒店,霓虹灯牌已经亮了起来。可当我拐过街角,走进车站背后那片老街区时,那股熟悉的市井气息又扑面而来。
巷子里的烟火日常
这条巷子不宽,两侧挤满了各式小店。五金店的老板正蹲在门口修理一台老式电风扇,粮油店飘出炒菜的香味,几个老人坐在矮凳上摇着蒲扇闲聊。他们的方言我听不太懂,但那种慢悠悠的语调,让人不由自主放慢了脚步。
再往里走,几家小餐馆门口冒着热气。有对夫妻在自家开的面馆前包着馄饨,动作娴熟得像在表演。我听见老板娘对熟客说:“今天骨头汤熬得久,特别香。”那种笃定的语气,是在这里经营多年的底气。
巷子中段有家修鞋铺子,老师傅戴着老花镜,正给一只高跟鞋换鞋跟。他身后的墙上挂满了各式待修的鞋子,像是个小小的展览。我忽然想起,二十年前父亲常带我来这样的铺子补鞋,现在这样的手艺人是越来越少了。
傍晚的北屯车站周边街巷渐渐热闹起来。下班的人提着菜匆匆走过,放学的小孩在巷子里追逐打闹。几个住在附近的居民站在路边闲聊,说的都是家长里短。这种接地气的生活画面,和高铁站前那些匆忙赶路的身影形成了有趣的对比。
我在一个卖煎饼的小摊前停下,要了个加鸡蛋的。摊煎饼的大姐手法麻利,面糊在铁板上滋啦作响,香气一下子就窜了上来。她边做边和旁边买菜的阿姨搭话,说的是明天天气要转凉,记得添件衣服。这种邻里间的熟稔,在大城市的高楼里已经很少见了。
巷子尽头是几栋老居民楼,阳台上晾晒的衣服在微风里轻轻摆动。一楼有户人家把电视声音开得很大,正在播本地新闻。二楼窗口探出个小女孩的脑袋,朝楼下喊:“奶奶,我作业写完了!”这些细碎的生活片段,拼凑出北屯火车站附近最真实的模样。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。北屯火车站附近站街的商铺也陆续点亮了灯箱,整条巷子笼罩在温柔的光线里。五金店老板收拾工具准备打烊,修鞋的老师傅还在忙最后一只鞋,那对包馄饨的夫妻已经开始收拾店面了。
朋友打电话说来接我,我告诉他就在车站后面的巷子口等着。挂了电话,我又回头看了眼这条北屯车站周边街巷。它就像这座城市最本真的底色,任站前广场如何改建翻新,这里依然保持着那份从容的生活节奏。
车来了,我拉开车门坐进去。朋友问我看什么这么出神,我笑了笑没回答。窗外,北屯火车站的灯光渐渐远去,但那条巷子里的烟火气,却好像还萦绕在鼻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