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康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通话事件
这事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就在咱们南康,有个初中生花了整整八百块钱,就为了打叁小时电话。我头回听说时,手里的奶茶都差点没拿稳——啥电话啊这么金贵?是能帮写作业还是能变出零食?
后来才弄明白,原来这孩子不是给什么海外亲戚打越洋电话,也不是被诈骗电话缠上了。那叁小时里,他抱着手机坐在小区花坛边上,电话那头是他最好的朋友,上周刚跟着爸妈转学去了四百公里外的城市。
八百块钱背后的故事
这孩子攒了大半年的零花钱,还在爷爷家帮忙打扫了两个周末,才凑够这八百块。问他值不值,他倒是挺干脆:“值啊!我俩从幼儿园就认识,现在他走了,我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。”电话打了叁个小时,从新学校的操场聊到班主任的新发型,从最近迷上的游戏说到各自爸妈的唠叨。
说实话,听到这儿我愣了好一会儿。现在的小孩,不是都应该抱着手机打游戏、刷短视频吗?怎么还会花这么大价钱,就为了跟朋友聊聊天?
这事让我想起自己上初中那会儿,放学路上能和同学边走边聊半小时,周末约着骑自行车满城转。可现在你看看,孩子们放了学就被接走,周末排满了补习班,能真正说上话的朋友,可能真的就那么一两个。
那通南康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买的哪是通话时间啊,分明是舍不得断掉的那份牵挂。在这个随时随地都能视频通话的年代,愿意花这么大代价去维系一段友情,反倒显得特别珍贵。
这事儿传开后,邻居们议论纷纷。有人觉得这孩子太不懂事,八百块能买多少本练习册;也有人被这份情谊打动,说现在找个能说心里话的朋友确实不容易。
其实换个角度想,咱们大人有时候不也一样?花几百块钱买张票听演唱会,不就是图个开心?花半天时间开车去乡下,就为了吃口地道的农家菜。说到底,值不值得,从来不是用钱能简单衡量的。
那个南康初中生后来告诉我,他现在更努力攒钱了,不过不是为了打电话。“我们约好了,等期末考完试,用攒的钱买张车票去看他。”说这话时,他眼睛亮晶晶的。
想想也是,有些东西断了就接不回来了。能隔着电话聊叁个小时的朋友,这辈子能遇到几个呢?这份学生高价通话事件背后,藏着的是现在孩子们最真实的情感需求——他们渴望陪伴,渴望被理解,渴望有那么一个人,能听他们说说话。
放下手机想想,你有多久没跟老朋友好好通个电话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