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泉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龙泉站旁的小巷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3:32:13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条被遗忘的通道

龙泉火车站后面那条小巷子,我每天下班都得经过。说它是条巷子吧,其实也就是两栋旧楼之间挤出来的一条窄道,宽的地方能并排走两个人,窄的地方得侧着身子过。巷口总停着几辆共享单车,车筐里偶尔会看见没喝完的豆浆杯子。

今天走到巷子中间那段青石板路时,我特意放慢了脚步。右边墙根下,那家开了叁十年的剃头铺子还亮着灯。老师傅正给一位大爷修面,热毛巾敷上去,大爷舒服地眯起眼。这种老式理发店现在可真少见了,门口连个招牌都没有,来的都是熟客。老师傅认得我,隔着玻璃窗朝我点点头,手里的推子没停。

再往前几步,是家卖糍粑的小摊。下午四点出摊,刚好赶上学生放学。这会儿摊主正在收拾,铁板上还冒着热气。“今天卖得快,”她边擦灶台边说,“最后两块,你要不要?”我摇摇头,她就把剩下的糍粑用油纸包好,塞给路过收废品的老人。

巷弄里的烟火人生

其实比起龙泉火车站后面那条正儿八经的街道,我更喜欢走这条巷弄。虽然窄了点,暗了点,但这里有味道。不是火车站前那种急匆匆的味道,是慢悠悠的生活气息。二楼晾着的衣服还在滴水,炒菜的香味从某扇窗户飘出来,还能听见电视机里播报天气预报的声音。

巷子尽头有棵歪脖子树,树下经常聚着几个下棋的老人。他们的棋盘就刻在石桌上,棋子磕碰的声音能传出去老远。有时候为了一步棋能争上半天,争完了又互相递烟。这种场景在大马路那边是见不到的,那边的人都低头看手机,脚步快得带风。

上周下雨,我在这条龙泉站旁的小巷弄里摔了一跤。当时手里提着电脑包,伞又被风吹翻了,整个人特别狼狈。结果旁边裁缝店的阿姨马上跑出来扶我,五金店老板搬来凳子,开小卖部的大爷还倒了杯热水。那条平时十分钟就能走完的巷子,那天我愣是走了半个多小时——因为每经过一家店铺,都有人探出头来问要不要紧。

如今城市规划要改造这一片,听说下个月就要搭施工围挡。昨天路过时,看见剃头铺子的老师傅在门口站了很久,望着巷子发呆。糍粑摊主说,她打算去女儿家住段时间,“就是可惜了这棵歪脖子树,不知道还保不保得住”。

今天傍晚我又走了这条路。夕阳把巷子的影子拉得很长,青石板泛着金黄色的光。我突然觉得,这条龙泉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就像城市的掌纹,细细密密的,记录着最真实的脉搏。而那些新修的大马路,虽然宽阔气派,却像打印出来的宋体字,少了这份生动的手写体温。

走到巷口时,剃头铺子的老师傅叫住我,说给我留了个小马扎。“以后要是还想剃头,”他顿了顿,“我就在前面菜市场拐角那边租了个小门面。”我回头看了看这条熟悉的巷弄,炒菜的油烟味和收音机里的戏曲声混在一起,构成了一种说不清的、让人鼻子发酸的味道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