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宝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灵宝校门口暗号现状如何
那段特殊的校园记忆
前几天路过小学门口,听见两个穿校服的孩子凑在一起嘀嘀咕咕。其中一个低声说了句什么,另一个立刻笑起来,两人勾肩搭背地跑开了。这场景让我一下子想起在贴吧看到的那个话题——“灵宝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”。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,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玩剩下的把戏嘛。
要说这校园暗号啊,还真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。我记得零几年那会儿,我们学校就流行过一阵子。当时最火的动画片是《火力少年王》,男生们见面不是问“吃了吗”,而是右手比个转陀螺的手势。要是对方也回个同样的动作,得,立马就是自己人。女生们则喜欢用当时热播的《巴啦啦小魔仙》里的咒语接头,虽然念得磕磕巴巴,但那份心照不宣的默契,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特别美好。
现在的孩子还玩这个吗?我特意在几个家长群里问了问。有个妈妈说,她儿子上周回来要钱买“奥特曼卡”,说是集齐一套能解锁什么秘密手势。还有个老师朋友告诉我,班上确实有小团体用网络流行语当暗号,不过都是“测测诲蝉”这种缩写,和咱们那时候不太一样。这么看来,灵宝校门口暗号这个传统,倒像是换了个形式在延续。
其实想想也挺理解的。现在孩子放学都被家长直接接走,校门口停留的时间短了。加上智能手机普及,孩子们线上交流多了,线下那些需要面对面确认的暗号,自然就少了用武之地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变化是好是坏呢?我邻居家读五年级的小浩倒是给了我一个新视角。
小浩说他们现在都混“语颁圈”,就是在网络上用特定角色身份聊天。想进某个角色群,得先对上叁句台词,这不就是新时代的暗号吗?而且比我们当年复杂多了,要研究人物设定,要背经典对白。这么看的话,灵宝学校门口暗号现状,其实是从线下转到了线上,从简单的手势变成了更复杂的身份认同。
有个教育学者说过,孩子需要属于自己的秘密空间。暗号这东西,说白了就是通往这个空间的钥匙。我们那时候是把钥匙藏在橡皮擦背面,现在的孩子是把钥匙存在聊天记录里。形式在变,但孩子们想要拥有小圈子的心情,这么多年来好像从来没变过。
前两天特意在放学时间去灵宝几所学校门口转了转。还真让我撞见几个中学生模样的孩子,他们没做任何手势,但其中一人突然唱了句某位偶像的新歌,另外几人马上跟着哼起来。那一刻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,和我们当年对上暗号时的表情,简直一模一样。
或许这就是成长吧。总有些东西在消失,比如我们当年那些中二的手势暗号;但也总有些东西在延续,比如孩子们想要找到同类的渴望。这么一想,灵宝校门口暗号现状这个问题,反倒让我有些释然了。
回家的路上,我试着回忆当年我们班的暗号。奇怪的是,手势还记得清清楚楚,可当初为什么定这个手势,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,竟然怎么都想不起来了。可能暗号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那句“你也是同道中人”的惊喜,和有人懂你的那份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