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海寻找卖学生的小妙招,龙海觅学生销售巧方法
这几天龙海的文具店老板老王有点发愁。店里新进的一批卡通橡皮擦,造型可爱质量也好,可摆在货架上两周了,愣是没几个学生来问。他坐在收银台后面,看着对面小学放学时涌出的人流,忍不住嘀咕:这群孩子平时零花钱不少,怎么就不往我这儿来呢?
隔壁开奶茶店的小张看他愁眉苦脸,端着两杯柠檬水过来串门。“王叔,你这方法得换换啦。现在的小孩,跟我们那会儿可不一样。”小张吸了口饮料,“我店里为什么总挤满学生?不是因为奶茶多好喝,是他们拍完照能发朋友圈、能跟同学炫耀。你那橡皮擦堆在塑料篮里,灰扑扑的,孩子哪看得上?”
让学生主动上门的门道
老王琢磨着小张的话,突然开了窍。第二天他就把橡皮擦重新摆了。十几种造型不同的,他单独弄了个旋转展示架,顶上还贴了张海报:“收集全系列,召唤神龙!”? 就这个小改动,效果立竿见影。先是几个女孩子围过来指着皮卡丘造型的橡皮惊叫,接着更多孩子被吸引过来。不到三天,那批滞销的橡皮擦居然卖光了。
这次尝试让老王对龙海寻找卖学生的小妙招有了新认识。他说:“以前总觉得货好自然有人买,现在明白了,你得懂孩子们想要什么。”他在店门口放了几个扭蛋机,花两块钱就能扭一次,奖品是些小贴纸、迷你笔记本。这东西成本低,但孩子们就吃这一套,为了集齐一套图案,天天拉着同学来“抽奖”,顺便带动了其他文具的销售。
学校门口卖鸡蛋饼的李大姐也有自己的一套。她的摊子总是围满学生,秘诀除了酱料独家,还在于她记性好。哪个孩子不要葱、哪个喜欢多加生菜,她基本记得住。孩子们觉得李大姐像邻居阿姨,买早餐时愿意多聊两句。这种人情味儿,让她的摊位成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“打卡点”。
老王的文具店现在越来越热闹。他定期在微信群里搞“新品投票”,让学生们决定下次进货选什么图案的文具。投票的孩子自然会关心结果,产物一到货,他们就成了第一批顾客。这种让客户参与决策的方法,比任何广告都管用。
龙海觅学生销售巧方法,说到底就是要走进孩子的世界。老王有次进了批带锁的日记本,本以为会受女生欢迎,结果问的人寥寥无几。后来他问了常来的几个学生才知道,现在孩子都写电子日记了,谁还用带锁的本子?这次经历让他更加确信,不了解学生真实需求,再好的货也卖不动。
现在老王店里多了块小白板,上面写着“本周店长推荐”,推荐语都是模仿学生口吻写的。比如一款炫光中性笔,他写的是“这支笔写字会有彩虹哦!”。语气幼稚了点,但孩子们就认这个。他还学会了观察,发现哪个动漫角色最近在电视上热播,就赶紧进相关的文具,总能赶上热潮。
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,背后是对学生心理的理解。孩子们追求新奇、喜欢参与、看重同伴的意见,抓住这几点,不用打价格战,生意也能做得风生水起。老王的经历告诉我们,无论是在龙海还是其他地方,找到适合的销售方法,小生意也能做得有声有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