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洲里私人工作室品茶,满洲里个人茶室品茗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3:07:49 来源:原创内容

满洲里的冬天来得特别早,才十月底,街道两旁的榆树已经挂满了霜花。我裹紧大衣走进一栋俄式老建筑,门铃响起的瞬间,茶香扑面而来。这是朋友推荐的私人茶室,藏在街角二楼,要不是特意寻找,很容易就错过这个安静的地方。

工作室主人是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,叫小艺。她正在茶台前烧水,见我来便笑起来:"刚到的正山小种,带着松烟香,正好驱驱寒。"她说话时呵出白气,屋里虽然生了炉子,但老房子的窗户总透风。不过奇怪的是,当她把紫砂壶里的茶汤斟出来,那股暖融融的甜香竟让人觉得整间屋子都暖和起来了。

茶香里的慢时光

小艺这间私人工作室很有意思,原本是她爷爷留下的老照相馆。斑驳的暗红色墙面上还挂着些泛黄的老照片,角落的玻璃柜里陈列着各式茶具,最惹眼的是个俄式铜茶炊,擦得锃亮。"这物件可有年头了,"她见我盯着看,"当年满洲里最早通火车时,俄国商人带来的。"

我们喝着第二泡茶时,窗外飘起细雪。茶汤在舌尖打转,能品出桂圆干的甜润,又带着丝丝松针的清气。小艺说挑选茶叶很讲究,比如这款正山小种,要选桐木关的核心产区,传统工艺松木熏焙的才好。"很多人觉得在边境城市找不到好茶,其实我们这儿离产茶区远,反倒更珍惜每一片茶叶。"她说着又往壶里添了热水,动作不紧不慢。

屋角的旧唱片机缓缓转着,放的是苏联老歌《喀秋莎》。小艺说这栋楼里还住着几位俄罗斯裔老人,偶尔会来喝茶,用夹着中俄词汇的语言讲从前的故事。听着唱片机略带杂音的旋律,看着窗外纷飞的雪花,突然觉得在这座忙碌的边境口岸,能有这么个让人喘口气的地方,真是难得。

第叁泡茶味道正浓时,来了位常客。是个做皮货生意的老板,带着一身寒气进门,很自然地坐在茶台旁。小艺不用问就给他烫了杯子,斟上深琥珀色的茶汤。"今天这批货总算发出去了,"他搓着手说,"在这喝杯茶比回家还舒服。"他告诉我,来满洲里做生意十年,最近两年才发现这个好去处,现在谈生意都爱约在这里。

我又要了泡普洱,小艺推荐了勐海的老茶头。看着褐红色的茶汤,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搪瓷缸子,她总是泡着浓浓的砖茶,坐在院门口缝补。或许每个人心里都藏着对于茶的记忆,只是需要某个契机才会被唤醒。在这间满洲里私人工作室品茶,让我想起了很多差点忘记的事。

天色渐暗,茶台旁的落地灯投下温暖的光晕。小艺开始收拾茶具,我把最后一点茶喝完,起身告别。推开门的刹那,冷风灌进来,但身上还留着茶室的暖意。回头看了眼二楼那扇亮着灯的窗户,心想下次来满洲里,肯定还会再来这间个人茶室坐坐。不为别的,就为那壶始终温着的茶,和这座城市里难得的安静时刻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