奎屯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奎屯火车站附近的小巷
奎屯火车站附近的小巷
那天下午四点,我拖着行李箱走出奎屯火车站。阳光斜斜地打在脸上,把人行道上的方砖照得发白。接站的朋友还没到,我索性把箱子往广场边一放,目光不由自主飘向车站西侧——那里藏着几条不起眼的小巷。
说实话,第一次走到巷口时我有些犹豫。青灰色的水泥墙褪了色,几根电线杆歪歪扭扭地立着,巷子窄得只容得下两个人并肩。可往里走了十来步,整个世界突然就安静下来。火车站广场上的喇叭声像被什么东西滤掉了,只剩下风吹过晾衣绳的细微响动。
巷子两侧是些老式居民楼,阳台外伸出的铁艺花架上,吊兰正茂盛地垂下来。有个大妈坐在马扎上择韭菜,塑料盆里的水声哗啦哗啦的。她抬头看见我,很自然地搭话:“找地方歇脚啊?前面王姐家卖凉皮,味道正着呢。”这种扑面而来的熟络,让人一下子忘了自己是外地人。
再往里走,发现这儿简直是个小世界。修自行车的摊子支在梧桐树下,老师傅敲打链条的叮当声格外清脆。隔壁理发店还保持着九十年代的样式,红白蓝叁色灯筒慢悠悠地转着。最让我惊讶的是巷子深处有家旧书店,老板在门口摆了张象棋桌,两个老爷子正杀得难分难解。
我在书店里翻到本泛黄的奎屯地方志,老板推推老花镜说:“这条巷子比火车站年纪还大哩。当年建站时说要拆,老住户们联名写信才保下来的。”他指着墙上的黑白照片,“你看,从前这儿是赶大车的人歇脚的地方,现在变成旅客们误打误撞发现的宝地了。”
傍晚时分,巷子突然热闹起来。下班的人拎着菜穿行而过,放学的小孩追着足球跑进院子。烤馕的香味从某个窗口飘出来,混着孜然和烤肉的烟火气。我站在巷子中段,看着火车站候车厅的尖顶在夕阳下闪着光,忽然觉得特别有意思——一道之隔,那边是行色匆匆的旅途,这边却是扎扎实实的生活。
卖凉皮的王姐给我多加了一勺辣子,笑着说:“常有人从火车站摸过来,吃完还非要拍照。你说这几十年的老巷子有什么好拍的?”可她说话时眼角的笑纹堆了起来,显然挺自豪。隔壁修车师傅插话:“上周有个西安来的小伙,说我们这儿让他想起回民街后巷,都是藏着的真味道。”
天色渐暗时,朋友终于打来电话。我说不清自己的具体位置,只好描述:“就在奎屯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里,旁边有棵大槐树...”话没说完,电话那头就笑了:“知道了,你是不是在老王书店门口?站着别动,我熟。”
离开时华灯初上,巷口的水果摊亮起暖黄的灯。回头望去,那些斑驳的墙面上晃动着梧桐树的影子,火车站传来的广播声变得遥远而模糊。这条无意中闯入的巷子,像夹在书页里的干花,把奎屯这座城市的气息悄悄封存了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