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州学生品茶工作室,学子雅聚茶香空间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在梅州学生品茶工作室里,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什么叫"慢生活"。那天下午走进去,扑面而来的茶香像一双温柔的手,轻轻抚平了我赶论文带来的焦躁。
工作室布置得很简单,原木茶桌配着几把竹椅,墙上挂着毛笔字写的"静"字。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,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正在泡茶,动作不紧不慢的。他告诉我们,这是他家自产的单丛茶。"水温很关键,"他边说边注水,"太高会把茶叶烫坏,太低又泡不出香味。"
茶香里的相遇
等待茶汤的时候,我们自然而然地聊了起来。对面扎马尾的女生是文学院的,她说来这里就像找到了一个喘气的空隙。旁边理工科的男生点点头,接话说比起在宿舍打游戏,这样坐着喝茶聊天反而更解压。说来也怪,明明大家来自不同专业,却因为一杯茶找到了共同话题。
茶好了,金黄的汤色在白瓷杯里特别好看。我小心地抿了一口,先是微微的苦,然后舌尖慢慢泛起甜味。这种感觉很奇妙,就像大学生活本身——刚开始可能不太适应,但慢慢品,就能尝出其中的美好。
那个下午我们喝了叁泡茶,从蜜兰香到鸭屎香,每种茶都像在讲述不同的故事。学长一边泡茶一边分享他暑假去茶山调研的经历,说看到茶农如何用心对待每一片茶叶,让他特别感动。听着听着,我突然觉得,这不只是一杯茶的事,更像是在学习一种生活态度。
属于自己的节奏
后来我成了这里的常客。发现这个学子雅聚茶香空间有种特别的魔力,它能让你不由自主地慢下来。有次碰到一个准备考研的学姐,她说每天都会来坐十五分钟,什么都不想,就安安静静喝杯茶。她说这短短的休息时间,反而让复习效率更高了。
在这里认识了不少有趣的人。有个美术系的同学喜欢带着速写本来,一边喝茶一边画下工作室里的场景;还有个音乐系的偶尔会带着古琴来,在茶香里弹上一小段。慢慢地,这个空间变得不只是喝茶的地方,更像是个小小的文化沙龙。
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上个期末,带着厚厚的复习资料过来,本来想边喝茶边看书。结果碰到几个同样在备考的同学,我们就组成了临时学习小组。累了就轮流泡茶,互相提问知识点,那个下午的效率出奇地高。考完后我们还特意约在这里,用一泡好茶庆祝考试结束。
现在想起来,这个梅州学生品茶工作室给我的,远不止喝茶的体验。它让我学会了在忙碌的大学生活中寻找平衡,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,更重要的是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。有时候觉得,青春就像一杯好茶,需要慢慢品,才能尝出它真正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