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庆约茶上课,安庆品茶学习交流
最近朋友圈里总能看到“安庆约茶上课”这样的活动邀请,刚开始还以为是什么新式茶艺班,后来才发现这事儿比想象中有意思得多。
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我也纳闷,喝茶就喝茶,怎么还叫“上课”呢?抱着几分好奇参加了两次,才算明白其中门道。这可不是简单凑在一起喝喝茶、聊聊天,而是真能学到东西。
茶香里的学问
记得那次在江边一处老宅,主人是位退了休的历史老师。他一边烫杯温壶,一边跟我们讲安庆茶码头的往事。说早在明清时期,咱们安庆就是长江沿岸重要的茶叶集散地,城南那条青石路,当年可都是被运茶的马车磨亮的。
他手法娴熟地冲泡着本地特产“天柱剑毫”,翠绿的茶叶在杯中舒展,教室里弥漫着茶香。我们几个人围坐一圈,听着茶叶如何沿江而下,销往各地,那段历史仿佛就融在这杯茶里。这种安庆品茶学习交流,比看书生动多了。
那次之后我才发现,原来每个茶主人都有自己的专长。有的擅长品鉴,能分辨出不同山头、不同年份的细微差别;有的熟悉茶文化,从陆羽《茶经》讲到历代茶事;还有的甚至研究茶与健康,分享什么季节该喝什么茶。
不光是学喝茶
上周去的那个场子更有意思,组织者是个90后茶艺师。她不像传统茶艺那样一板一眼,反而让我们先随意品尝叁种茶,然后猜猜各自的特点。
“别担心说错,”她笑着鼓励,“喝茶没有标准答案,关键是你的感受。”这话一下子让大家放松下来。有人说是青草香,有人说是花香,还有个大哥很实在地说:“我就觉得这杯比那杯好喝。”逗得大家都笑了。
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,我们反而记住了更多——原来茶叶的滋味和冲泡水温、时间那么相关;原来同一棵茶树,春天和秋天采的茶味道差别这么大。这种安庆约茶上课,更像是朋友间的分享会,没有压力,只有收获。
我特别喜欢那个茶艺师说的一句话:“茶无贵贱,适口为珍。”这话不只是说茶,倒像是生活道理。
几次下来,我发现这种活动最打动人心的,不是学到了多少专业知识,而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连接。素不相识的几个人,因为一杯茶坐在一起,聊生活,聊工作,偶尔也聊聊烦恼。茶杯端起放下间,陌生感就慢慢化开了。
有位常来的大姐说,她来这儿不单是为了学茶,更是给自己找个放松的空间。“平时工作忙,家里事多,就这两小时完全属于自己。”她说这话时,正轻轻转动着手中的茶杯,眼神宁静。
确实,在这个总让人匆匆忙忙的时代,能安静地喝杯茶,和几个聊得来的人说说话,已经是难得的奢侈。安庆品茶学习交流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地方——不只是学茶,更是学着慢下来。
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加入进来。他们给这个传统活动带来了新气象,讨论的话题从茶叶本身延伸到茶点搭配、茶席布置,甚至如何把饮茶融入现代生活。
有个做设计的姑娘每次都会带自己烤的茶点来,颜值高味道也好。她说这是在实践“生活美学”,把喝茶变成日常的小确幸。听着挺有道理的,生活嘛,不就是由这些细小的美好组成的?
如果你在安庆,又对喝茶有点兴趣,真不妨去体验一次。不一定非要懂茶,带着一颗开放的心去就行。说不定,你会在那一盏茶汤里,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收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