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州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,荆州约同城学生服务一次五百
最近在本地一些网络角落里,总能看到“荆州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这样的信息飘过。说实话,第一次瞥见这种字样,心里咯噔一下——这描述模模糊糊的,怎么觉着有点不太对劲呢?
我有个亲戚在中学当老师,前两天喝茶时还聊起,说现在有些孩子零花钱多得吓人,手机里装着各种看不懂的社交软件。家长忙着打工挣钱,对孩子在网上接触啥,真是一问叁不知。
藏在广告背后的风险
像“荆州约同城学生服务一次五百”这种话术,明显是故意说得云山雾罩。你说它是家教吧,又不写清楚教什么科目;说是陪玩陪聊吧,价格又高得离谱。这种暧昧不清的广告,最容易把年轻人带偏。
邻居家小孩上个月就差点中招,偷偷用妈妈手机想联系这种“兼职”,幸好被及时发现了。那孩子还挺委屈,说看同学们都在讨论这个,以为是什么新潮的赚钱路子。
现在的网络环境啊,真是让人捏把汗。别说初中生了,就是大人有时候都分不清哪些是陷阱。那些发布“荆州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信息的人,不就是看准了孩子们好奇心重、判断力还没成熟吗?
我侄女今年初二,她说班里确实有同学在传这些。孩子们之间容易跟风,一个人试了没事,其他人就觉得也没问题。这种心态最危险,等真出事了,哭都来不及。
其实仔细想想,要是正经的兼职或者服务,为什么不敢大大方方说清楚内容呢?非要搞得神神秘秘的,这里面肯定有猫腻。咱们做家长的,真得多个心眼,平时多和孩子聊聊这些事。
记得我们小时候,哪有这么多弯弯绕绕。现在网络发达了,方便是方便,可也给了坏人可乘之机。特别是针对学生的这些“荆州约同城学生服务一次五百”之类的信息,明显就是不怀好意。
学校老师也头疼,开家长会时反复强调,要关注孩子的网络社交。但说实话,防不胜防啊,孩子们玩手机比大人都溜,随便注册个小号,家长根本发现不了。
要说解决办法,光靠堵肯定不行。关键还是得让孩子自己明白,天上不会掉馅饼。随便陪人聊聊天、玩玩游戏就能赚大钱,这种好事轮不到咱们普通人。
我通常这么和孩子说:要是某个赚钱方式让你不敢告诉爸爸妈妈,那这事八成做不得。虽然孩子听了会撇嘴,但至少能在他们心里种颗警惕的种子。
话说回来,那些发布“荆州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的人,良心不会痛吗? targeting 未成年人下手,这已经不是道德问题了,简直就是在违法犯罪边缘试探。
咱们普通老百姓能做的不多,但至少看到这种信息可以举报。每个举报都是在保护可能上当的孩子,也是在净化咱们的网络环境。
孩子成长就这几年,要是被这些歪门邪道带偏了,那可是一辈子的事。赚钱的路子千千万,何必盯着学生那点零花钱动歪脑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