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山大学城约找学生,附近学生邀约聚会
这几天朋友圈里总刷到同学在乳山大学城附近聚餐的照片,看着热腾腾的海鲜锅和周围年轻的面孔,心里突然有点痒痒的。说起来,在乳山大学城约找学生这件事,好像渐渐成了我们周末心照不宣的社交方式。
记得上周末下午四点多,我正对着电脑发呆,手机突然连着震了好几下。群里小王发了条语音:“海底捞新出的套餐有人试过没?六点在大学城东门碰头?”后面跟着叁四个秒回的表情包。这种临时起意的邀约特别有校园的味道——不用提前叁天规划,不用正经八百地发请柬,就是突然想见见面,说走就走。
那些藏在街角的热闹
乳山大学城周边真是个神奇的地方。从东门出去那条不到五百米的小街,挤着二十多家小店。六点过后,灯光次第亮起,空气里飘着烧烤的香气和年轻的笑声。我们常去的那家烤鱼店,老板已经认得熟客,见到学生模样的就会多送两瓶酸梅汤。
坐在靠窗的位置,能看见叁五成群的学生边吃边聊。隔壁桌几个女生在讨论小组作业,对面巷口几个男生约着等会儿去球场。这种氛围让人特别放松,好像回到了刚上大学那会儿,逮着空就和室友溜出校门改善伙食。
其实在乳山大学城约找学生这事儿,不单是为了吃饭。更多时候是把大家从各自的忙碌里拽出来,面对面说说话。现在课业压力大,很多同学还做着兼职,能凑齐一桌人的机会越来越少。所以每次有人发起附近学生邀约聚会,响应的人都挺积极。
上周那次聚餐,学妹小琳差点来不了。她正在准备考研,每天泡在图书馆。我们在群里轮番劝:“就两小时,当给自己放个假。”她最后还是来了,虽然背着厚厚的复习资料。但吃饭时看着她笑得前仰后合的样子,我们都觉得这趟值了。
这种聚会有种特别的治愈力。不用端着,不用刻意找话题。可以吐槽奇葩的选修课老师,可以分享实习遇到的趣事,甚至可以安静地听着,感受身边的热闹。有个同学说得特别对:“在这儿坐一会儿,比在宿舍刷一晚上手机解压多了。”
现在大家见面常开玩笑说,咱们这是把线下社交从手机里抢回来了。虽然每次聚会都有人忙着拍照修图,但至少镜头对面是真实的笑脸,盘子里是冒着热气的饭菜。
天色渐晚,路灯把影子拉得老长。结账时老板照例给抹了零头,还提醒明天要变天记得加衣服。我们沿着熟悉的路往宿舍走,约好下周叁考完试再去新开的奶茶店。这种在乳山大学城约找学生的小默契,大概会成为大学生活里最鲜活的记忆吧。
转过街角时回头看了眼,那家烤鱼店还亮着暖黄色的灯。又一拨学生推门进去,老板娘笑着迎上来。这样的夜晚,在这座大学城周边,应该正同时发生着很多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