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州火车站小巷子200元一次,车站附近弄堂服务200元
傍晚五点半,泰州火车站出口的台阶上坐满了等活儿的农民工,拉杆箱的轮子声哐啷哐啷响个不停。我盯着手机导航,心里直犯嘀咕——客户给的地址压根搜不到,只说了在车站东边的小巷子里。
拐进那条窄巷,空气忽然就变了味。火车站广场的喧嚣像被掐断了信号,老房子的墙皮簌簌地掉着渣,二楼晾晒的衬衫还在滴水。走了不到五十米,有个大姐从杂货店探出身:“找人的?”我摇摇头,她却又补了句:“前面红门那家。”这话没头没尾的,倒让我脚步顿了顿。
巷子深处的对话
红铁门虚掩着,院里飘出炒辣椒的炝锅声。门口藤椅上坐着个穿汗衫的大爷,摇着蒲扇打量我:“修电表的?”听说我找307号,他扇子往巷子深处一指:“走到头,看见白瓷砖楼右拐。”
结果白瓷砖楼后面还有更窄的通道,两侧窗户伸手就能够着。墙上有用红漆写的“旅社”“快餐”,数字都斑驳了。这时有个戴安全帽的师傅从身边经过,顺口问我:“是做那个200块的吗?就前面蓝棚子。”我愣神的工夫,他已经拐进别的门洞了。
这地方透着古怪。明明看着是普通民居,却总有人能精准猜出你的来意。那位车站附近弄堂服务200元的传言,恐怕不是空穴来风。
蓝棚子底下果然摆着“维修家电”的硬纸牌。推门进去时,铃铛叮当响,柜台后面站起来个系围裙的妇人。她报了个品牌名,是我要找的配件供应商——谁能想到会藏在这种地方。
等待取货的半小时里,我注意到陆续进来叁拨人。有问“今天能洗澡吗”的老租客,有打听临时住宿的旅客,还有个学生模样的来取快递。这间十平米的小店,竟经营着四五种营生。
妇人边给我装货边念叨:“我们这种车站附近弄堂服务200元都算贵的咧,前面王婶家只收一百五。”见我诧异,她笑着指指墙角二维码:“说的是钟点房!你想成啥了?”
转身时不小心碰倒了门口的啤酒箱。弯腰去捡,却看见箱底压着张泛黄的价格表,密密麻麻写着各种服务项目。最底下那行小字让我手抖了一下:特殊护理,200元/次。
妇人突然抢过单子揉成团,语气还是笑盈盈的:“老人留下的旧东西,不作数了。”她塞给我两包薄荷糖,“天热,拿着清清火。”
走出巷子时,火车站的大钟正好敲响七点。回头望去,那些斑驳的窗框里陆续亮起暖黄的灯。我攥着手里沉甸甸的配件,忽然觉得这200块钱花得值当——不仅买到了急需的零件,更意外窥见了市井缝隙里,普通人用双手刨食的千百种活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