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水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天水火车站后街小巷名称
每次从天水火车站出来,赶路的人总是匆匆忙忙拖着行李往大路上走。但不知道你有没有好奇过,要是绕过车站主楼往后头走,会碰到什么样的地方?
我那回也是碰巧。接朋友的车晚点了,闲着没事就往车站背后溜达。这一走,就钻进了一条挺有意思的小巷。说它是个巷子吧,其实也不算太窄,叁轮车、小电动车还能慢悠悠地穿过去。两边是些老住户的房子,偶尔夹着一两家小卖部,门口摆着几箱饮料和零食。
巷子里的地面不算特别平整,有些地方的水泥裂了缝,冒出几丛野草。住在这儿的人,看起来都是老住户了。下午那会儿,有位大爷搬了把小板凳坐在自家门口,听着收音机里的秦腔。旁边有户人家的窗户飘出来炒菜的香味,闻着像是辣椒和醋溜的味儿,挺馋人的。
其实我挺想知道这条小巷子到底叫什么名字。问了大爷,他摆摆手说:“这儿啊,没个正经名字,我们都管它叫‘车站后头那条路’。” 旁边小卖部的老板娘一边打理货架一边插话:“以前也有人叫它‘站后巷’,不过地图上可查不着。”
这么一听,我反而觉得更有意思了。一条没有正式名字的小巷,却承载着这么多人的日常生活。那些拉着小车买菜回来的阿姨,骑着电动车送快递的小哥,还有蹲在路边玩石子的小孩……每个人都把这里当做最熟悉的地方。
你说,为什么人们总爱打听天水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这类问题呢?也许不光是想知道个名字,而是对车站背后那种真实、没修饰过的生活感到好奇吧。火车站前面是给外地人看的,光鲜亮丽;而背后这些小巷子,才是本地人过日子的小天地。
这种车站前和车站后的反差,在很多城市都能看到。前面是宽阔的广场、整齐的花坛、指示清晰的公交站;后面呢,可能是晾着衣服的居民楼、卖早点的小铺子、修自行车的小摊。一个是城市的门面,另一个是城市的里子。
我又想起那个对于天水火车站后街小巷名称的说法。好像每个城市都有这么些地方——它们没有响亮的名字,甚至在地图上找不到,但对生活在那儿的人来说,根本不需要地图。他们用脚步记住了每条岔路,用日常记住了每个拐角。
天色渐晚,朋友打电话说车到了。我从那条小巷子退出来,重新回到灯火通明的车站广场。回头看,那条小巷已经隐没在暮色里,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亮了起来。虽然没问出个正式的名字,但那条巷子的样子,那些声音和气味,倒是记得清清楚楚。
下次你要是也在天水火车站等车,时间充裕的话,不妨也往后面走走。不一定非要找到什么特别的风景,就是去看看那些不一样的角落,感受一下车站背后的生活气息。没准儿,你也会发现一些连地图都不告诉你的小秘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