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州学生品茶工作室,学生茶艺学习空间
走进盘州学生品茶工作室,最先闻到的永远是那阵若有似无的茶香。这味道不像香水那样浓烈,倒像是山间晨雾裹着竹叶的气息,轻轻柔柔地飘在空气里。几个学生正围坐在原木茶桌旁,专注地看着老师手里的青瓷盖碗。
“注意水温——”老师的声音很轻,像是怕惊扰了茶叶的舒展,“不同的茶都有自己偏爱的温度。”坐在最旁边的女孩往前倾了倾身子,她是大二的学生,第一次来时连茶壶都拿不稳,现在却能准确地分辨出正山小种特有的桂圆香了。
茶香里的另一种课堂
这里和想象中的茶艺课不太一样。没有死板的规矩,也没有必须背下的条条框框。有个男生第一次来就直言,他本来以为品茶是老人家的事,没想到亲手泡出一杯好茶时,那种成就感完全不亚于解出一道高数题。他说这话时,刚把泡好的滇红分给大家,脸上带着藏不住的笑意。
确实,在这个学生茶艺学习空间里,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。有的同学迷上了研究不同产区的茶叶特点,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口感对比;有的则更喜欢泡茶时的心境,说那是忙碌学业中难得的宁静时刻。
工作室的负责人李老师常说,他们不是在培养茶艺师,而是在帮年轻人打开一扇窗。透过这扇窗,他们能看到茶水之外的东西——比如耐心,比如对细节的在意,又比如分享一杯茶时的快乐。
从陌生到熟悉的转变
记得上学期有个理工科的男生,刚开始特别拘谨,每次拿茶杯都像在操作精密仪器。可过了几周,他居然带来了自己设计的温度计小程序,说是能更精准地控制水温。现在他成了工作室的常客,还经常拉着学弟学妹讲解他的“科学泡茶法”。
这种转变总是很打动我。你看那些刚开始连茶具都认不全的同学,慢慢学会了如何感知茶叶的状态,懂得了等待的意义。他们发现,原来一片叶子能藏着这么多故事——它的生长环境、制作工艺、甚至泡茶人的心情,都会在最后那杯茶汤里悄悄告诉你。
每个周四下午是工作室最热闹的时候。不同年级的学生聚在这里,不只品茶,也聊学业、聊生活。偶尔会有同学带来家乡的茶叶,那种带着地方特色的味道,总能引发一阵热烈的讨论。
盘州学生品茶工作室就这样慢慢成了很多人的精神角落。在这里,没有成绩排名的压力,没有必须完成的任务,只有一杯茶的时间,完全属于自己。有位经常来的同学说得挺有意思:“每次走出这里,就像给大脑按了刷新键,再难的问题好像都变简单了。”
窗外梧桐树的影子慢慢拉长,又到了工作室该关门的时间。同学们陆续离开,但茶香还留在空气中,也留在每个人的记忆里。明天,又会有新的故事在这里开始,就像那永远泡不完的茶,总有新的滋味等待被发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