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们学生出来卖一般在哪里知道的,图们学生一般在哪里进行交易
最近在本地论坛里,有个问题被反复提起:图们学生出来卖一般在哪里知道的?这事儿吧,还真有人悄悄打听。说起来挺有意思的,前两天我在早市买豆浆,就听见两个阿姨在念叨这个。
其实咱们这儿地方不大,真要找点儿什么消息,街坊邻居之间传得可快了。比如说东风小学门口那个文具店,老板娘就特别清楚哪个孩子最近在卖自己做的橡皮章。还有高中部后面的凉皮摊,几个学生会固定在那儿卖二手教材。
消息都是从哪儿漏出来的
要说图们学生一般在哪里进行交易,那可真得讲究个地方。太显眼了吧,容易被老师撞见;太隐蔽了吧,又没人知道。所以你看学校后门那个篮球场边上,每到放学时间就挺热闹的。有卖手绘明信片的,有转让游戏点卡的,还有个女生一直在那儿卖自己编的手链。
这事儿我表弟就经历过。他去年集邮多了几套重复的,想跟同学换别的。刚开始在教室里交易,被班主任说了两句。后来他们学聪明了,改成在图书馆的休息区交换。那边老师管得松,而且来往的同学也多。
现在更简单啦,都不用面对面。咱们这儿的本地贴吧有个专门版块,学生们都在上面发帖。想卖什么直接拍照上传,约好在学校附近哪个便利店门口取货。不过得注意啊,不能影响人家做生意。
我邻居家那个初叁的孩子更绝。他妈妈说他用微信建了个小群,就十几个同学在里面。谁有什么要转让的,在群里说一声就行。上周他同桌的漫画书就是这么转出去的,特别方便。
要说这些孩子也挺有想法的。知道直接买卖不太合适,就换成以物易物。用多余的文具换零食,用看过的杂志换练习册。既解决了实际需求,又不会显得太商业化。
其实想想我们小时候也这样。那会儿没有手机,想交换个贴画什么的,都得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。现在条件好了,孩子们的方式也跟着变了。不过说到底,还是那个理儿——哪儿方便就在哪儿进行。
前两天路过文化宫,看见几个学生在展览厅门口摆了个小摊儿。问了下才知道,那是他们手工课的作品在义卖。这种就特别好,既展示了才能,又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。
所以说啊,要是真想知道这些事,不妨多留意这些地方。不过咱也得说句实在话,孩子们之间的小买卖,说到底就是图个方便。只要不影响学习,不违反校规,偶尔互相调剂下闲置物品,倒也不是什么大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