舞钢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,舞钢微信附近的人一次100元
这两天刷手机,老能看到“舞钢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”这样的信息,说真的,第一次瞥见心里就咯噔一下。这明晃晃的标价,背后到底藏着啥门道?我琢磨着,这事儿没那么简单。
就在上周末,我跟几个老同学在小餐馆聚了下。酒过叁巡,坐我旁边的强子就开始倒苦水,说他媳妇最近为这个差点跟他闹离婚。原来他夜里无聊,搜了搜“舞钢微信附近的人一次100元”,还真加上了几个头像靓丽的账号。对方开口就是直白的报价,把他吓得不轻,赶紧删了聊天记录。“这玩意儿就是个坑,”强子猛灌一口啤酒,“谁碰谁倒霉!”
藏在屏幕后的交易陷阱
回家后我特意留了个心眼,发现这类信息的套路都差不多。通常是你打开微信附近的人功能,没过多久就可能收到陌生账号的好友申请。点开朋友圈,内容要么是模糊不清的自拍,要么是暗示性极强的文案。聊不上叁句,对方就会把话题往钱上引,开口闭口就是“舞钢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”,生怕你不知道是干啥的。
我家楼下开便利店的老张就吃过亏。前阵子他夜里看店无聊,通过了个附近的人,对方直接发来段语音,声音倒是挺好听,可内容让他这个老江湖都直摇头。“说是陪聊100块一小时,可谁知道后面还有没有别的套路?我这小店赚的都是辛苦钱,可经不起这么折腾。”老张说着,把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,“现在这些骗局,真是防不胜防。”
说实话,这种明码标价的行为本身就透着古怪。正经人谁会在微信上这么直接谈价钱?我寻思着,这背后八成是些见不得光的勾当,就等着好奇的人上钩呢。
隔壁单元的刘姐前两天还在业主群里抱怨,说她上初中的儿子周末拿着手机神神秘秘的,她一靠近就切换屏幕。后来趁孩子洗澡时看了眼,竟然在搜索“舞钢附近的人一次100元”这种关键词,把她气得够呛。“现在孩子接触这些东西太容易了,真是防不胜防,”刘姐在电梯里跟我叹气,“我们那时候哪见过这个。”
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市公安局发的防诈骗通告,里面特别提到利用社交软件进行违法活动的案例。通告里说,那些打着“陪聊”、“交友”旗号,实则进行钱色交易的账号,最后往往都是人财两空。你想着占便宜,别人却盯着你的钱包,甚至可能设下更深的圈套。
我们小区保安队长老周也说过,年底那会儿派出所还来做过防诈骗宣传,专门提醒大家警惕微信上的可疑信息。“特别是这种直接标价100一次的,十个有九个都是骗局,”老周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说,“真要有正经工作,谁会在网上这么招揽生意?”
说到底,网络给了我们便利,也埋下了不少隐患。就像这个“舞钢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”的现象,表面看是你情我愿的交易,实际上却藏着太多不确定性。也许是该静下心来想想,这种来得太容易的“好事”,究竟值不值得我们去冒险。
昨晚散步经过公园,看见几个年轻人坐在长椅上,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快地滑动。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在刷着附近的人,会不会也看到那些标价100元的账号。这个世界变化太快,快到我们还没来得及想明白,就已经被裹挟着往前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