葫芦岛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校园茶香伴读时光
窗外的海风轻轻吹过教室,夹杂着若有若无的茶香。讲台上,语文老师端着白瓷杯,杯子里碧绿的茶叶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。“今天我们读《红楼梦》里的栊翠庵品茶这段,”她抿了口茶,眼睛微眯,“妙玉说‘一杯为品,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’,你们细品这话。”
坐在第叁排的李明低头看了看自己保温杯里的茉莉花茶,突然觉得这五块钱一包的茶包也有了别样意味。他旁边同桌小声嘀咕:“怪不得我每次咕咚咕咚灌水都像头水牛。”几个同学忍不住笑出声,课堂气氛顿时活泛起来。
茶香里的另一种课堂
这学期开始,葫芦岛这所中学悄悄变了样。以前课间走廊里只有碳酸饮料和奶茶,现在不少学生带着各式各样的杯子——有爷爷送的搪瓷缸,有妈妈买的卡通保温杯,还有从家里翻出来的玻璃茶壶。高二的陈雪最开始是跟风,买了包玫瑰花茶想拍照发朋友圈,没想到真的喜欢上了。她说现在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周叁下午的茶文化社团,能尝到不同风味的茶,还能听老师讲茶背后的故事。
“其实刚开始就是觉得白开水没味,”陈雪转动着手中的杯子,“后来发现,慢慢泡茶的过程特别解压。你看啊,热水冲下去,茶叶一片片展开,像是慢动作开花。”她说着给同桌倒了半杯,“尝尝,这是本地产的菊花茶,和我们平时喝的不太一样。”
这种变化不是偶然。学校在上学期末做过调查,发现近七成学生每天至少喝一杯含糖饮料。教导主任王老师坦言:“我们没想让学生成为茶道大师,只是希望他们能找到白开水之外的另一种健康选择。葫芦岛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慢慢成了校园里的一道风景。”
有意思的是,这个小小的改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以前下午第一节课总有人打瞌睡,现在课间泡茶、品茶的过程让学生们放松了神经,回到课堂反而更专注了。教历史的张老师发现,讲到茶马古道时,学生们格外感兴趣,还能提出不少问题。“有学生问我,古代人是不是也像我们这样带着茶上课?这个问题把大家都逗乐了。”
校园茶香伴读时光不仅改变了学生的饮水习惯,还在悄悄影响着课堂本身。生物课上,老师拿来不同种类的茶叶,让学生观察茶叶细胞结构;地理课上,大家讨论我国主要茶区的分布和气候特点;就连数学老师也凑热闹,出了道对于茶叶配比的题目。这些课变得生动起来,知识好像都带着茶香,更容易飘进学生心里。
高二班的班长王海说,他们班最近组织了“一茶一书”分享会,每个人带一种喜欢的茶和一本书,边喝茶边聊读书心得。“那天我们聊到晚上六点多都没人想走。你说奇怪不,就是一杯茶的事情,但大家说话的节奏都慢下来了,能静下心来说点真心话。”
当然,不是所有学生一开始都能接受喝茶。高一有个男生直言:“我觉得茶苦,不如可乐带劲。”但过了几周,他居然开始研究哪种茶回甘更明显:“真香定律虽迟但到啊!”他现在是班里最懂岩茶的人,还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“茶届新人”。
校园里这些装着各色茶水的杯子,似乎不只是容器。它们盛着海风的味道,盛着少年们慢慢沉淀下来的时光,也盛着一种正在形成的生活方式。葫芦岛学生品茶喝茶上课这件事,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解渴,变成了一种生活态度的培养。
放学铃声响起,学生们不急着冲出门。有人慢条斯理地清洗茶杯,有人相约去茶社尝尝新到的龙井。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,教室里还飘着淡淡的茶香,像是给这一天的学习画上了一个温柔的句号。明天,新的茶香又会飘起,伴着书香,伴着年轻的声音,在这座海滨城市的校园里继续流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