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州私人工作室品茶,连州个人茶室品茗
你有没有试过在忙碌的午后,突然想找个地方安静地喝杯茶?不是那种人声鼎沸的茶馆,也不是家里随便泡的茶包。我说的是那种,推开门就能闻到茶香,连空气都变得温柔的地方。
连州这个地方啊,藏着不少这样的私人工作室。上周我路过东门路,偶然发现一家藏在老居民楼里的小茶室。木门虚掩着,门楣上挂着手写的"清茗居"叁个字。推门进去,主人正在茶台前冲泡凤凰单丛,那股蜜兰香瞬间就让人走不动道了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主人是个四十岁上下的女士,穿着素色棉麻衫。见我来,也不急着招呼,只是笑着指了指墙边的矮书架:"随便坐,书可以翻,茶正在醒。"这话听着就舒服,像是到老朋友家做客。她继续专注地往盖碗里注水,水声哗哗的,和窗外的蝉鸣混在一起,莫名和谐。
我挑了张靠窗的藤椅坐下。这里的布置简单却用心:老木茶台磨得发亮,青瓷茶具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。最妙的是那个小院子,种着几丛翠竹,风一过,竹影就在白墙上轻轻摇晃。
"尝尝今年的春茶。"主人递来一盏茶汤金黄的武夷岩茶。我小心接过,先闻香——那股带着矿物气息的岩韵直往鼻子里钻。轻轻啜一口,茶汤在舌尖转了个圈,微微的涩感之后,回甘缓缓从喉底涌上来。这滋味,和用马克杯牛饮的茶包完全是两码事。
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。她说以前在城里上班,天天赶地铁加班,后来回到连州,开了这间小工作室。"不就是想找个地方,好好喝杯茶嘛。"她笑着说,往紫砂壶里添水的手势稳当又从容。
藏在巷子里的茶香
后来我又陆续探访了几家这样的私人茶室。发现在连州,这样的个人茶室品茗空间还挺多,各有各的脾气。有的专攻普洱,满墙的茶饼像古籍般排列;有的主打本地白茶,茶汤清亮得像山泉水。
在城西的青云巷,我遇到一位老伯的茶室。他的茶台是块老船木改造的,上面摆着各式各样的老茶壶。"这把朱泥的,跟了我二十年了。"他抚摸着壶身,像在抚摸老朋友的背。他泡茶不讲究繁文缛节,却每个动作都恰到好处。水要响边不开,茶要即冲即出,他说这是"茶的脾气"。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这些连州私人工作室品茶的空间,往往都带着主人的性格。有的随性,茶叶就装在玻璃罐里任人选;有的讲究,连烧水的炭都要特定的果木炭。但不管什么风格,推门进去,总会有人对你微笑,然后递来一杯刚好温度的茶。
现在天气转凉,正是喝茶的好时节。找个下午,拐进连州的老巷子,说不定你也能遇见这样一方小天地。不需要特意找哪家,随缘就好——茶香会为你引路。坐在窗边,看茶叶在杯中舒展,时光好像也跟着慢了下来。这样的私人工作室品茶体验,或许正是我们忙碌生活中最需要的那份从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