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城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,白城小巷情缘何处寻
白墙灰瓦间的絮语
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洒进巷子,把青石板路照得发亮。我站在白城巷口往里张望,几位老人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,猫咪蜷在墙角打盹。这里的时间仿佛走得很慢,慢得让人忍不住想问——白城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?那些牵手走过的年轻人,他们的故事是不是就藏在这些斑驳的院墙后面?
巷子深处有家开了叁十年的理发店,老师傅的手推剪嗡嗡作响。隔壁早餐铺的老板娘正在收摊,她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把蒸笼垒得整整齐齐。我听见她和老顾客聊天:“我家那口子啊,当年就是在这条巷口等我下班,等了整整叁个月...”她的笑声在巷子里回荡,像屋檐下晾晒的衣裳,带着阳光和皂角的清香。
再往前走,看见一对银发夫妻在门前择菜。老爷爷的动作很慢,老奶奶时不时伸手帮他捋一捋袖口。他们面前摆着两个小竹筐,一个装着豆角,一个放着芹菜。没说太多话,但每个动作都透着默契。我突然想到,或许白城小巷情缘何处寻这个问题的答案,就藏在这样的日常里。
巷子中段有棵老槐树,树下围着几个下棋的人。观战的王阿姨见我站着看了好久,热情地给我搬来小板凳。她说她嫁到这条巷子四十年了,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。“现在年轻人都爱去商场电影院约会,其实啊,最实在的感情都在这些巷巷里头。”她指着斜对面那扇绿漆木门,“那家小两口,去年疫情封控时天天在院里种花,现在花开得可好了。”
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,那户人家的院墙上确实探出几枝月季。粉的、黄的花朵在微风里轻轻点头,像是替主人诉说那些不便外传的温柔。这时有个穿校服的女孩跑过,书包上的挂饰叮当作响,她喊着“奶奶我回来啦”,声音清脆得像巷口那串风铃。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巷子里飘起饭菜香。某扇窗户里传出炒菜的滋啦声,夹杂着孩子的笑语。二楼那户人家亮了灯,能隐约看见女主人正在阳台浇花,男主人则在厨房忙碌。这样的画面让我想起,白城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这个问题,或许不该用寻找的方式,而要用心感受。
路灯次第亮起,把巷子照成温暖的橘黄色。我慢慢往外走,听见身后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。回头看见个小伙子载着姑娘,车篮里放着刚买的西瓜。姑娘轻轻靠着他的背,两人的影子在石板路上拉得很长。他们经过时带起一阵晚风,风里有茉莉花的味道。
走出巷口前,我最后回头看了一眼。炊烟袅袅,灯火可亲,每扇窗后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。那些平凡的日子,那些默契的相守,或许就是白城小巷情缘何处寻最真切的答案。这条巷子像本翻不完的书,每天都有新的篇章正在书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