郴州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茶香伴读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4:22:40 来源:原创内容

清晨七点的郴州,雾气还没完全散去,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学生。不过今天有点特别——课桌上除了课本,还摆着白瓷盖碗和玻璃公道杯。茶香混着书卷气,在晨光里慢慢晕开。

这可不是什么茶艺兴趣班,而是我们学校语文课的日常。记得第一节品茶课,李老师端着茶盘走进教室时,大家都愣住了。“今天我们读《红楼梦》栊翠庵品茶那段,”她边说边往每个座位分发茶叶,“咱们也学着妙玉,尝尝这郴州莽山红。”

茶汤里的诗词韵味

刚开始我觉得挺新鲜,不就是边喝茶边上课嘛。可当温热茶汤滑过舌尖,老师正好讲到“一杯为品,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”时,忽然就懂了——原来古人说的“品”,是要调动所有感官去体会的。就像读“寒夜客来茶当酒”,要是没闻过茶香,没感受过茶汤的暖意,哪能明白那份围炉夜话的温情?

最让我意外的是,这种特别的课堂确实让注意力更集中了。以前上下午课总犯困,现在手里捧着茶杯,跟着老师讲解的节奏慢慢啜饮,整节课都特别清醒。同桌小陈说,他就是在品茶时突然开窍,终于理解了苏轼“人间有味是清欢”里那种淡淡的喜悦。

我们班的郴州学生品茶上课模式渐渐传开了。其他学校的老师来观摩,看见我们边泡茶边讨论《茶经》,都惊讶于课堂能这么安静又充满活力。其实啊,茶就像个神奇的媒介,让那些隔着千年时光的文字,突然变得可触可感。

茶香伴读的日子

现在每周最期待的就是语文课。老师会把诗词和茶配对——读李清照配茉莉花茶,学边塞诗配茯砖,讨论庄子时居然泡的是武夷岩茶。她说,不同的茶香能带出文字里不同的气息。

有一次学到“赌书消得泼茶香”,正巧在喝同学家里自制的红茶。那瞬间突然体会到,李清照和赵明诚当年嬉笑间泼洒的,不只是茶汤,更是寻常日子里的诗意。这种感受,光靠老师讲解是永远体会不到的。

这样的学子课堂茶香伴读,悄悄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。以前背诵古诗总死记硬背,现在闻到茶香就会自然想起对应的诗句。就像身体形成了奇妙的记忆,茶香成了打开古典文学的钥匙。

隔壁班同学好奇地问:“你们上课喝茶,不会更困吗?”我们笑了——真正品茶其实很提神,关键是那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。就像练书法要磨墨,弹古琴要焚香,看似多余的动作,反而能让心静下来。

窗外桂花开了又谢,我们的盖碗里茶叶换了一茬又一茬。从龙井到单丛,从碧螺春到普洱,茶汤颜色在变,但对文字的感受越来越深。或许很多年后,当我在别处喝到郴州茶,还会想起这个充满茶香的教室,想起那些在茶汤里品出的诗意时光。

班主任最近统计发现,我们班语文平均分比平行班高了八分。但我觉得,比分数更珍贵的,是学会了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停下来,用一杯茶的时间,与美好的文字相遇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