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河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黑河品茶选举初选工作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5:25:58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路过黑河老城区,发现巷子口新开了两家特别的铺子——黑河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和它隔壁的黑河品茶选举初选工作坊。乍一看这招牌,不少街坊都犯嘀咕:这又是喝茶又是选举的,到底唱的哪出戏?

带着满肚子好奇,我推开了工作室的玻璃门。迎面是个敞亮的茶台,几位老师傅正手法娴熟地冲泡着当地产的刺五加茶。棕红色的茶汤在白瓷碗里打着转儿,飘出略带药香的熟悉味道。店主老张抹了抹手上的水渍,乐呵呵地迎上来:“咱们这儿啊,就是用喝茶的工夫,帮大伙儿品评新茶具。”原来所谓的“大选海选”,是让顾客盲测十几款不同窑口烧制的茶具,用投票的方式选出最衬茶汤的杯子。

茶碗里的民主

隔壁工作坊更是热闹。长条桌上摆着七八种今年春茶,每只陶碗底下都压着张投票卡。穿蓝布衫的李大姐告诉我:“这些茶样都是茶农新送来的,谁家茶叶能成为今年主推款,全凭大家尝过后的贴纸数量。”她边说边给我递来个小瓷碟,里面躺着叁片蜷曲的茶叶,“您也试试?这泡法有讲究,得先闻香,再小口啜……”

说来有趣,原本严肃的“选举”二字,落在这些青花瓷碗里竟变得鲜活起来。有位戴老花镜的爷爷每隔叁天准来报到,他说比起年轻时当职工代表投票,现在给茶具打分反而更较真——“每只杯子都得转着圈看叁遍,生怕亏待了手艺人的心血。”

窗边的讨论声渐渐大起来。两个中年人为紫砂壶该不该当选“茶具冠军”争得面红耳赤,最后竟掏出手机查起吸水率数据。穿校服的中学生把投票贴纸粘成星星形状,认真记录每种茶的回甘时长。这些寻常巷陌里的品茶人,此刻都成了最专注的评判官。

暮色渐浓时,我看见工作坊的计票板前围了不少人。今年新采的金骏眉以两票优势险胜,制茶的小伙子挠着头直笑:“比去年落选时多了十七票呢!”而工作室那边的获奖茶具已经摆上展架,得奖的慕窑主人正在笔记本上记建议:“陈阿姨说壶嘴弧度再弯些更省力,这个得改。”

走出巷子时,茶香还缠在衣角。回头望去,那两块招牌在夕阳里泛着温润的光。忽然觉得,所谓“海选”“初选”从来就不该束之高阁——当它们在茶汤里翻滚过,在唇齿间流转过,在街坊邻居的笑谈里沉淀过,才真正活成了生活该有的样子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