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兴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嘉兴火车站旁的小巷子
嘉兴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我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。说实在的,第一次来嘉兴的人,大概很难注意到这些藏在车站对面的巷子。大家的脚步总是急匆匆的,拖着行李箱,径直走向大马路,或者钻进出租车。很少有人会停下脚步,往车站对面那片略显陈旧的居民区多看几眼。
可你要是问我,嘉兴火车站旁的小巷子有什么特别的?我还真得想一想。它们太平常了,平常到几乎被所有人忽略。灰扑扑的墙面,有些地方还爬着青苔;窄窄的通道,两个人并排走都得侧着身子;头顶上是纵横交错的电线,像一张张蜘蛛网。但就在这片不起眼的地方,藏着这座城市最真实的生活气息。
巷子里的日常
早上七点多,巷子就醒来了。卖早点的铺子升起袅袅炊烟,豆浆油条的香味能飘出老远。住在巷子里的老居民,穿着睡衣就下楼来买早饭,和老板娘用本地话聊上几句。我特别喜欢听他们说话,那种软糯的嘉兴方言,跟火车站里天南地北的普通话完全不同,听着就让人觉得踏实。
这些巷子的房子都有些年头了。墙皮斑驳的地方,能看出里面砖头的纹路。有些人家在窗台上养了花,绿油油的植物给这片灰调的背景添了几分生气。巷子虽然老旧,但挺干净,看得出来住在这里的人都挺爱惜这个地方。
有一次我下班晚了,走进巷子时天都快黑了。路灯一盏盏亮起来,昏黄的光线把巷子照得特别温柔。从一扇扇窗户里透出的灯光,能隐约看到里面的人在做饭、看电视,或者辅导孩子写作业。那种感觉很奇怪,明明都是陌生人,却让人莫名觉得温暖。
新旧之间
这两年,火车站周边一直在改造,新建的高楼一栋栋拔地而起。有时候我站在天桥上往那边看,总觉得这些巷子像是被时代遗忘的角落。但你说它落后吧,它又那么有生命力。巷口新开了家奶茶店,装修得还挺时髦;隔壁的理发店也重新装修了,红色的旋转灯筒格外醒目。
我最喜欢巷子深处那家开了二十多年的杂货店。老板是个瘦瘦的中年人,店里什么东西都有,从针头线脑到酱油醋盐,摆得满满当当。有次我去买电池,顺口问了句:“老板,现在大家都去超市,你这店生意还行吗?”他笑了笑:“老街坊都习惯了,下楼走两步就到了,方便。”
是啊,方便。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节奏的时代,这种慢悠悠的方便反而显得珍贵。那些连锁超市固然干净整齐,但少了点人情味。在这里买东西,老板会记得你上次买了什么,会叮嘱你天要下雨记得带伞。
其实仔细想想,嘉兴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就像这座城市的一个缩影。外面是车水马龙、人来人往,里面却是细水长流的日子。它不像那些网红打卡地那么光鲜亮丽,但它真实、温暖,承载着普通人的生活记忆。
每次有朋友来嘉兴玩,让我推荐好玩的地方,我除了说那些着名的景点,总会多提一句:“有时间可以去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转转。”他们大多会露出疑惑的表情,不明白为什么要去看那些老旧的巷子。我也不多解释,只是笑笑。有些感受,需要亲自去走一走才能真正体会。
前两天又经过那里,发现巷口贴了拆迁通知,说是明年这一片要改造了。我心里咯噔一下,说不上来是什么滋味。进步总是好的,但想到这些熟悉的景象可能会消失,难免有些舍不得。也许这就是城市的常态吧,新老交替,不断向前。
这个周末,我打算再去那些巷子里走走。用手机拍几张照片,去常去的那家面馆吃碗面,和杂货店老板聊聊天。把这些日常的片段好好记在心里,毕竟,它们都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