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城港哪里有站小巷子的,防城港站附近小巷位置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0:32:04 来源:原创内容

初到防城港站的困惑

第一次从防城港站出来,看着面前宽阔的马路和远处的新城区,说实话有点蒙。车站气派是气派,可我心里却惦记着点别的——听说老城有些特色小巷子挺有意思,但具体在哪儿,怎么走,完全没头绪。出租车司机在站前排队等着,但我这人有个习惯,喜欢自己先溜达溜达,看看能不能找到点不一样的东西。

问了位在站前广场散步的大叔,他操着带点本地口音的普通话,挺热心地给我指路:“你说那些小巷子啊,往左边走,过两个红绿灯,看到那个老百货大楼就往里拐。” 他说的左边,其实是车站的东侧。我道了谢,顺着方向慢慢走。天气有点湿热,但走在树荫下,偶尔有风吹过来,倒也舒服。

走了差不多十来分钟,周围的景象开始变了。高楼渐渐少了,老式居民楼多了起来,路边的小店也密集了。卖水果的、修鞋的、还有几家粉店冒着热气。这时候我才发现,原来防城港哪里有站小巷子的答案,其实就藏在这片老街区里。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拐进第一条巷子,感觉瞬间就不一样了。外面马路的车声好像被过滤掉了,巷子不宽,两边墙上爬着些绿植,有些住户在门口摆了小凳乘凉。往里走,能看到几家老式理发店,还是那种转椅,老师傅正给客人修面。再往里,有个阿婆在自家门口摆了个小摊,卖的是绿豆沙和龟苓膏。

“来碗绿豆沙吧,”我在小凳上坐下,“阿婆,这巷子平时都这么安静吗?”

阿婆一边舀着绿豆沙,一边笑着说:“早上热闹,买菜的、上班的,人来人往。过了中午就安静了,住这的大多是老街坊。”

绿豆沙清凉解暑,我坐着慢慢喝。阿婆告诉我,这片巷子其实挺有意思,有些是解放前就有的,后来陆续扩建。现在年轻人大多搬去新小区了,但还有些人舍不得离开。她说起这些时,语气里透着对这片地方的熟悉和感情。

确实,走在这些巷子里,能感觉到一种跟外面完全不同的节奏。这里没有急匆匆的脚步,时间好像慢下来了。我继续往里走,发现这些巷子其实是相通的,像个小小的网络。这也让我对防城港站附近小巷位置有了更具体的了解——它们不是孤立的一条两条,而是一片相互连接的区域。

意想不到的发现

越往里走,越觉得有意思。有条巷子两边种满了叁角梅,花开得正艳,把整条巷子都映红了。另一条巷子的墙上,有老街坊自己画的墙画,虽然技法不那么专业,但生动有趣,画的是渔民出海、收网的场景。

最让我惊喜的是,在一条看似普通的巷子深处,居然藏着一家很小的书店。店面不大,但书架摆得满满当当,主要是些旧书和本地作家的作品。店主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,他说选择开在这里,就是喜欢这份安静。

“很多人不知道这里,”他笑着说,“但知道的都是真正喜欢书的。”我在店里翻了会儿书,买了本对于防城港历史的小册子。这种感觉很奇妙,在离车站这么近的地方,居然有这样安静的文化角落。

走出书店时已是傍晚,巷子里飘起了饭菜香。有户人家在炒菜,那股蒜香和酱油的香气,一下子就勾起了食欲。我这才想起,自己下午光顾着逛,连午饭都忘了吃。

夜幕下的巷子

晚上再经过这些巷子,感觉又不一样了。有些巷口亮起了路灯,昏黄的灯光在地上投出长长的影子。白天安静的巷子,晚上反而热闹了些——下班回来的人,吃完饭出来散步的老人,还有几个孩子在巷子里追逐嬉戏。

我找了家巷子口的小店吃了碗海鲜粉,老板娘很健谈,听说我在找巷子逛,又给我推荐了几条:“往前走,右拐那条巷子晚上有老人家下棋,可热闹了。再往里的那条,晚上能看到很好的月亮。”

确实,在这些巷子里转悠,每一条都有自己的特点,有的热闹,有的安静,有的藏着美食,有的适合散步。这也让我对防城港哪里有站小巷子这个问题有了新理解——重要的不是找到某条特定的巷子,而是享受在这些巷子里漫步、发现的过程。

离开这片巷子区时,回头望去,能看到远处防城港站的灯光。这么近的距离,却像是两个世界。车站代表着流动和匆忙,而这些巷子,却保留着这座城市更从容、更生活化的一面。这趟寻找防城港站附近小巷位置的随意漫步,竟成了这次行程中最有意思的部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