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坛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百元叁小时通话服务
深夜电话亭的约定
路灯把树叶的影子投在水泥地上,风吹过时影子就轻轻晃动。已经快晚上十点了,王阿姨推开窗户朝楼下喊:“小琳,该回家睡觉了!”楼下电话亭里,一个穿校服的女孩抬起头:“妈,我再打十分钟就好!”
这个初中女生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百元钞票,那是她攒了两个星期的零花钱。她小心翼翼地把钱塞进公用电话的投币口,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。听筒里传来“嘟——嘟——”的声音,每一声都像是在数着她心跳的节拍。
“喂?”电话那头响起一个年轻的声音。
小琳的眼睛一下子亮了:“张老师,我是小琳!这周的数学单元测试,我考了92分!”
电话那头的张老师去年刚从这个学校毕业,现在在省城读师范。每到周叁和周六的晚上,她都会守在宿舍的电话旁,等着接听来自家乡学弟学妹们的电话。
“太棒了!”张老师的声音里带着笑意,“上次你说的那道几何题,现在会做了吗?”
这样的通话已经持续了叁个月。事情要从去年冬天说起,小琳的数学成绩一直在及格线徘徊,她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,奶奶不识字,作业遇到难题时连个问的人都没有。有一次她在学校公告栏看到一张手写的海报:“学生百元叁小时通话服务——师范学姐学长在线答疑”。
刚开始小琳还半信半疑,一百块对初中生来说可不是小数目。但她实在没办法,还是拨通了那个电话。没想到,这通金坛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,彻底改变了她的学习状态。
张老师不光讲题,还会告诉她省城中学的学生是怎么学习的,有什么好的参考书,甚至在她考试前紧张时,教她深呼吸放松的方法。这叁个小时的通话时间被分割成六次叁十分钟的辅导,每次都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。
“老师,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在用这个服务。”小琳在电话里说,“李浩的英语进步特别大,现在都能用英语写日记了。”
确实,在金坛这个小城里,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开始使用这种学生百元叁小时通话服务。有些家长一开始不理解,觉得花钱打电话太浪费,但看到孩子的成绩单后,都默默地掏出了钱。
小琳的奶奶就常说:“这钱花得值!比请家教便宜多了,而且那些年轻老师更懂孩子在想什么。”
其实,这个服务最开始是几个从金坛考出去的大学生自发组织的。他们在大学里发现,家乡的学弟学妹们很难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,于是就想了这么个办法。每个周末,他们轮班守在电话前,用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新知识,帮助家乡的孩子们。
现在通话时间快到了,小琳抓紧最后几分钟问:“老师,下个月你要回来吗?”
“当然要回去啊,到时候我们见面聊!”
挂掉电话后,小琳站在电话亭里没有马上离开。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,认真记下刚才老师讲的重点。这个本子上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每次通话的收获。
街角的灯光透过电话亭的玻璃照进来,在女孩的作业本上投下一片温暖的光晕。远处,又有一个背着书包的身影朝电话亭走来,手里同样攥着一百元钱。在这个小城里,这样的场景每周都在不同的角落上演着。
小琳收拾好书包,推开电话亭的门。夜风吹在脸上凉丝丝的,她心里却暖洋洋的。想到下个月就能见到张老师,她的脚步变得格外轻快。也许有一天,她也会考上大学,然后像张老师一样,守在电话前帮助另一个需要指导的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