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票大学城学生约茶,学子邀约共品茶
北票大学城学生约茶这事儿,最近在校园里悄悄流行起来。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,图书馆里互相递纸条的少了,聊天框里冒出的是"下午没课,去南门那家新茶室坐坐?"这样的邀请。这种变化挺有意思的,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,不知不觉就改变了我们的社交方式。
记得上周叁下午,我室友小陈从对门宿舍回来,手里晃着手机说:"文学院的李昂约茶,说他们那儿新到了凤凰单丛。"我们几个便溜溜达达往生活区的茶室走。那家叫"知叶"的茶室门脸不大,推门进去就能闻到淡淡的茶香。李昂已经在那儿温着茶具,见我们来了,笑着往紫砂壶里添水:"这是广东同学家自制的,你们尝尝和市面上卖的有什么不同。"
茶香里的相遇时光
玻璃壶里的茶汤渐渐变成琥珀色,我们的话题也从茶叶滋味说到了各自专业课的趣事。经济系的小王说起老师讲边际效应时用的奶茶例子,逗得大家直乐;美术系的珊珊掏出速写本,叁笔两笔就勾勒出我们围坐的样子。这时我才注意到,这家茶室墙上挂的都是美院学生的作品,角落里还摆着文学生创办的诗歌杂志。
其实这样的学子邀约共品茶,在北票大学城已经不算新鲜事了。学校西门外的"清心茶社"每周五都有读书分享会,体育系那几个爱喝茶的男生还在二楼搞了个象棋擂台。说来也怪,在寝室可能打一下午游戏都不说句话的同学们,坐在茶桌前反而能天南海北地聊开来。
茶室老板是个毕业十年的学长,有次边给我们续水边说:"看你们这样真好,我读书那会儿,大家都挤在网吧联机打游戏。"他指了指墙上挂着的木牌,上面刻着"半日闲"叁个字,"现在年轻人反倒愿意静下来喝茶聊天了。"
这种变化让我想起上学期选修的《茶文化概论》。老师说年轻人重新爱上喝茶,不是要照搬传统茶道那些繁文缛节,而是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。就像我们现在,既可以认真研究怎么泡出好喝的铁观音,也可以捧着茶杯讨论刚上映的电影,手机收到消息就拿起来回两句,没人会觉得失礼。
前几天经过教学楼,听见两个女生站在布告栏前商量:"明天下午社团招新结束,咱们约茶去吧?"另一个笑着点头:"好啊,叫上舞蹈社那几个姑娘,她们上次说的那家新店我还没去过呢。"这样的北票大学城学生约茶场景,现在真是随处可见。
说来有趣,自从茶约流行起来,不同专业同学之间的隔阂好像变少了。上周土木工程的几个同学来做结构模型,顺手给茶社设计了更合理的空间布局;计算机系的同学正在帮他们开发小程序,说是要做个"约茶地图"。这些碰撞都是在喝茶闲聊中自然发生的。
夜幕降临时,茶社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来。我们这桌又来了几个同学,店员搬来两把椅子拼桌,紫砂壶里的茶叶换成了安溪铁观音。看着杯中舒卷的茶叶,忽然觉得这样的学子邀约共品茶,或许会成为我们大学生活里最温暖的记忆。就像那氤氲的茶香,淡淡地萦绕在青春岁月里,很多年后想起来,依然会觉得唇齿留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