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阳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,绵阳夜晚何处有街边小巷
晚上和朋友吃完饭出来,已经九点多了。街灯亮晃晃的,我们站在人行道上犹豫接下来去哪儿。有人随口问了句:"你们知道绵阳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吗?"这句话一下子把大家都问住了。
说真的,在现代城市里,要找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夜晚站小巷还真不容易。我记得小时候,老城区有不少那样的巷子,晚上特别热闹。卖烧烤的、摆摊的、遛狗的、下棋的,全挤在那么一条窄窄的巷子里。现在城市变样了,到处是宽阔的马路和高楼,那种烟火气反而难找了。
记忆中的巷子味道
我忽然想起去年在富乐大桥附近转过的一条巷子。那条巷子不宽,夹在两排老居民楼中间。晚上八九点钟过去,好几家小吃店正热闹着。最里头那家卖酸辣粉的,老板是个胖大叔,嗓门特别大。他家的粉是现做的,酸辣汤底熬得浓,隔着老远就能闻到香味。旁边还有家卖蛋烘糕的,两口子经营,女的负责烤,男的负责收钱,配合得特别默契。
不过说实话,这种地方得靠运气才能碰上。城市管理越来越规范,很多以前在巷子里摆摊的都搬进了店面。现在要找那种随性而坐、能吃遍半条街的小巷,确实需要费点心思。
偶遇的惊喜
上个周末,我在红星街后面转悠时,倒是发现了个不错的地方。那其实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小巷,更像是一排店面后身的通道。晚上六点过后,各种小推车就出来了。最先亮灯的是个卖冰粉的小摊,老板娘手脚麻利,配料摆得整整齐齐。接着来了个卖烤串的年轻人,他那个烤架一开火,整条巷子都飘着孜然香味。
最让我惊讶的是,这里居然还有个卖旧书的地摊。老板是个戴眼镜的老先生,他说就在这附近住,晚上没事就把家里的旧书搬出来摆摆。我翻了翻,还真找到两本八十年代出版的绵阳地方志。这种意外发现,让人感觉特别珍贵。
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在问绵阳夜晚何处有街边小巷,说到底,大家寻找的不只是吃东西的地方,更是那种轻松自在的氛围。在巷子里,你可以穿着拖鞋就出门,可以站在路边吃完一串烤肉,可以听到周围邻居聊天的声音。这种生活气息,是再高级的商场也给不了的。
当然,城市在发展,很多老的巷子都在改造。有时候好不容易找到个有意思的地方,过两个月再去,可能就已经变样了。所以我现在养成了个习惯,遇到喜欢的小巷就多去几次,用手机拍点照片。说不定哪天,这些照片就成了回忆。
如果你也在找这样的地方,我建议可以多在老城区转转。比如靠近人民公园的那些小街道,或者是沿江一带的背街小巷。傍晚时分走过去,看到哪里灯光温暖、人声熙攘,就往哪里钻。往往最地道的味道,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角落里。
对了,要是真找到了什么好地方,记得跟朋友分享一下。现在这种有特色的小巷越来越难找,能保留下来都不容易。毕竟,城市的夜晚不能只有霓虹灯,还需要些温暖的人间烟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