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化100米内附近的人,怀化近距离社交圈
这几天我一直在想,咱们怀化人现在交朋友的方式是不是变了?以前得专门约饭才能认识新朋友,现在打开手机,连小区里喜欢半夜看球赛的邻居都能刷到。
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“怀化100米内附近的人”这个功能时,我还挺好奇的。就试试看划了下屏幕,结果发现楼下便利店老板居然和我喜欢同一个乐队,他店里循环播放的那首《夜空中最亮的星》原来不是随便放的。
转角遇到的不只是奶茶店
现在走在怀化街头的感觉挺奇妙的。你知道可能正在和你擦肩而过的,就是昨晚在“怀化近距离社交圈”里聊过天的球友。上周末我去锦绣五溪商业广场,还真碰见了在附近的人里聊过摄影的网友,他正拿着相机拍建筑呢。
这种熟悉又新鲜的感觉,让咱们这座城市变得不太一样了。好像怀化突然从一座城市变成了许多个小社区的组合,而我们就生活在这些交织的圈子里。
我有个朋友更绝,她通过这个功能找到了同样喜欢晨跑的伙伴。现在他们每天早上六点半在迎丰公园集合,边跑边聊,她说这比一个人听着音乐跑步有意思多了。
想想也是,科技发展到今天,不就是为了让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简单吗?“怀化100米内附近的人”这种功能,说到底就是把现实中本来就存在的可能性,用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给我们。
当然了,也有人会觉得这样会不会太透明了?位置信息毕竟是个敏感话题。我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是,既要享受便利,也得保持警惕。好在这些平台都有隐私设置,你可以决定展示多少信息。
慢慢地,我发现怀化近距离社交圈里活跃的都是些真实的面孔。有刚搬来怀化不久的新居民,想认识点朋友;有分享本地资讯的热心肠;还有组织周末登山活动的户外爱好者。
这种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,意外地让线上关系落地成了线下的交集。上周我去菜市场,卖菜的大姐认出我是在附近的人里问过韭菜做法的那位,还特意多给了我两棵葱。
也许这就是小城市的魅力吧。在怀化这样规模的城市里,科技带来的不仅是便利,还有一种温暖的亲近感。当你知道手机那头的人可能就在同一家粉馆吃早餐,聊天的话题都会变得更接地气。
我现在偶尔会想,如果没有这些基于位置的社交功能,可能会错过多少有趣的相遇?那个同样喜欢收集怀化老照片的退休教师,那个想找伴一起去黔阳古城拍照的大学生,还有那个能一起吐槽怀化交通的出租车司机。
生活在继续,这座城市的故事也在继续。而我们每个人,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编织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怀化记忆。或许明天,当你走在熟悉的人民路上,就会遇见那个刚刚在“怀化100米内附近的人”里打过招呼的新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