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宾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,宜宾学子共同成长点滴

发布时间:2025-11-07 17:21:46 来源:原创内容

清晨的宜宾街头,江风裹着酒香轻轻拂过,叁中门口几个穿校服的男生女生正凑在一起看手机,突然爆发出阵阵笑声。这种再普通不过的场景,却藏着青春最真实的模样。

记得高二那年期末,我们班男生女生的成绩像坐过山车——数学平均分比隔壁班整整差了七分。班主任李老师没说重话,只在黑板上写了“差差”两个字。“咱们这差距,说不定是件好事呢。”

差出来的默契

谁也没想到,李老师搞起了“学习搭档”,男生女生混搭分组。我们组的小陈数理化超强,但语文作文老是跑题;而我同桌小雨文科很好,看到物理公式就头疼。刚开始真是别扭,男生讲题语速快得像打机枪,女生记笔记认真得让人压力山大。

但怪就怪在,这种“差差”的状态慢慢起了化学反应。课间十分钟,教室后排总会自然围成几个圈。有男生拿着粉笔在小黑板上画受力分析,女生在旁边补充易错点;下午自习课,女生会帮男生梳理古文答题技巧。原本安静得掉根针都听见的教室,变成了充满讨论声的热闹地方。
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有一次小雨终于搞懂了电路图,兴奋地拍桌子:“原来串联并联这么简单!”而小陈的作文破天荒得了45分,他摸着后脑勺傻笑:“原来把心里话写出来就行啊。”那种互相点亮的感觉,比考试多拿几分珍贵多了。

成长的温度

这种宜宾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的搭配,渐渐从教室蔓延到课外。校篮球赛时,女生组成的啦啦队把“战术分析”做成了可爱的手账;文艺汇演前,男生主动帮女生搬道具、调音响。在长江边的露天舞台排练时,江轮鸣着汽笛经过,有个男生突然说:“咱们像不像这条江,看起来各流各的,其实都往同一个方向。”

高叁那个雨季特别长,但教室里总是暖融融的。二模成绩出来的那天,我们班数学平均分第一次反超,而语文成绩也挤进了年级前叁。李老师看着成绩单,眼睛亮晶晶的:“知道吗?最让我骄傲的不是分数,是你们学会了怎么把差异变成力量。”

现在回想起来,那些一起在教室里啃题的日子,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,还有晚自习后结伴回家的路灯,都成了青春里最鲜活的记忆。宜宾这座小城见证了我们从青涩到成熟,从陌生到默契的每一步。

毕业册上,班长写了这样一句话:“我们的故事,从差差开始,在共同成长中继续。”如今散落在天南地北的我们,偶尔在班级群里聊起近况,还是会想起那年并肩走过的日子。那些看似普通的日常,原来都是青春最美的模样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