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德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,常德少年家教一小时50元
最近在小区公告栏看到一张手写广告,上面用蓝色水笔工工整地写着:"常德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"。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,这孩子跟我侄女差不多大呢。
说来也巧,没过两天朋友群里就在传另一个消息,说有个"常德少年家教一小时50元"特别受欢迎,把亲戚家五年级孩子的数学从及格边缘教到了九十多分。我仔细一问,这说的居然是同一个孩子。
邻家少年的特别课堂
带着好奇,我通过朋友联系到了这位小老师的母亲。电话那头是位爽朗的常德大姐:"我家伢子从小就喜欢给同学讲题,上学期班里好几个同学经他辅导都进步了。放假前班主任特意找我,说让孩子试试做家教。"
"刚开始我也犯嘀咕,哪有初中生当家教的?但孩子自己挺有信心,我们就定了常德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这个价格。说实话,比大学生家教便宜一半还多,就是想让他锻炼锻炼。"
让我惊讶的是,这个价格在家长圈里传开后,咨询的人反而犹豫了——这么便宜,能教好吗?
小老师的教学秘诀
通过一位家长,我了解到这位少年家教的独特之处。他不带厚厚的教案,就背着书包来上课。每次先花十分钟和孩子聊天,聊最近班里发生的趣事,聊打游戏的攻略,聊他们这个年纪的烦恼。
"我儿子以前最讨厌数学,现在每周都盼着哥哥来。"一位妈妈这样说,"那小老师会把他正在学的知识点编成游戏关卡,两个人趴在桌子上能讨论一个多小时。"
这种常德少年家教一小时50元的服务,渐渐在家长圈积累了口碑。有个孩子期中考试前突击辅导了叁次,数学破天荒考了班级前叁,把班主任都惊动了。
现在想想,为什么孩子们愿意听这个同龄人讲课?可能正是因为大家处在同一个频道上。他知道现在学生喜欢什么梗,明白哪个知识点最容易卡壳,更懂得用孩子们的语言把复杂问题简单化。
有次在路上偶然遇到这位小老师,他正要去给学生上课。书包看起来沉甸甸的,但脚步轻快。问起他怎么想到做家教,他挠挠头说:"就是喜欢看同学弄懂题目时开心的样子。而且...攒钱想买个新篮球。"这个理由真实得让人忍不住想笑。
如今在常德一些家长群里,提到"常德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"已经成了个暗号。它不再仅仅代表一个家教价格,更像是某种教育尝试的标签——原来学习可以换个方式进行,原来老师未必都要板着脸孔,原来知识传递可以这么轻松愉快。
这位少年带给我们的思考或许比想象中更多。当我们在为孩子的教育焦虑时,是不是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?有时候,最好的老师可能就藏在孩子们中间,用他们自己的方式,点亮彼此求知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