辉县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,辉县150元辩辩联系找小妹
最近在辉县本地的一些网络角落里,总能看到“辉县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”这样的信息。说实在的,第一次刷到的时候,我心里咯噔一下,这价格低得有点让人不敢相信。随手截了个图发给朋友,他立马回了个“别信,全是坑”。
现在这种通过辩辩二维码联系的方式好像挺普遍的。你扫一下码,跳转到辩辩,对方头像通常是个年轻女孩,资料卡信息简单,朋友圈要么叁天可见,要么就是些模模糊糊的生活照。聊不上几句,对方就会直接进入正题,问你在辉县哪个位置,方不方便见面。整个过程快得让你没时间多想。
价格背后的猫腻
我试着用“辉县150元辩辩联系找小妹”这个关键词搜了搜,结果跳出来好多类似的帖子。有意思的是,不管发帖人是谁,标价都出奇地一致——全是150块。这个数字定得挺巧,不高不低,刚好卡在很多人“试试也无妨”的心理门槛上。但仔细想想,在现在这个物价水平下,这个价格真的合理吗?
有个在辉县开出租的老师傅跟我说,他拉过的客人里,确实有人聊起过这种事。按他的说法,“这价格就是个诱饵,真去了肯定得加钱,不加钱就别想好好出来”。他上周半夜还拉了个小伙子,说是去了约好的地方,结果对方坐地起价,闹得不欢而散。
其实稍微动脑筋想想就明白了,这种“辉县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”的服务,风险远远大于那点所谓的“实惠”。对方是什么人你不清楚,去的地方安不安全你也不知道,更别说还可能遇到各种形式的诈骗了。
我认识的一个便利店老板说得更直白:“这些玩辩辩二维码的,十个里有九个是骗定金的。你先转50,他说不够,再转100,然后人就消失了。报警?为了这一百多块钱,警察立案都难。”听他这么说,我倒吸一口凉气,这不就是典型的“花钱买罪受”吗?
再说了,现在网络监管这么严,为什么这类信息还能不断地冒出来?很可能是因为它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,辩辩号封了立马换新的,二维码重新生成一个,就像打地鼠一样,这个摁下去,那个又冒出来。
有时候我在想,为什么明知道可能有诈,还是有人会去尝试呢?大概是孤独感在作祟吧。现代社会节奏快,压力大,很多人下了班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。这时候看到“辉县150元辩辩联系找小妹”这种简单直接的邀约,难免会心动。但这种冲动之下做出的决定,往往都带着风险。
其实在辉县这座小城里,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。周末去爬爬山,河边走走,或者就找个茶馆坐坐,都比冒险尝试那些不明不白的服务要强得多。既安全,又踏实,至少不用提心吊胆地担心会不会被坑。
说到这儿,我又想起那个出租车师傅的话:“人啊,有时候就是太着急了。明摆着是坑,还非要往里跳。”这话虽然直白,但理儿是这么个理儿。面对“辉县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”这种诱惑,多等等,多想想,可能就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。
网络给了我们便利,但也埋下了不少陷阱。下次再看到类似的二维码,别急着扫,先问问自己:这靠谱吗?值得冒这个险吗?想明白了这些,也许就能避开很多不必要的麻烦。毕竟,安全才是最重要的,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