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州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附近人销售方式识别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03:49:10 来源:原创内容

柳州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

前几天在奶茶店,听见隔壁桌两个年轻人在嘀咕:"你看这个附近的人,头像挺正经的,刚打招呼就问我要不要特产,搞得我一头雾水。"这话让我想起,不少柳州朋友都遇到过类似情况。微信上那些主动搭讪的附近的人,到底怎么判断对方是不是在做生意呢?

其实这事儿说难也不难。咱们先看头像和相册,正经做微商的,十个有九个会在相册里明码标价。要是遇到那种用网图当头像,朋友圈却全是产物展示的,八成就是在推广业务。不过现在有些人学聪明了,会把生活照和商品图穿插着发,这时候就要多留个心眼。

我有个在五星街开店的朋友说过,他们这行有个特点——回复特别快。正常聊天可能隔几分钟回一句,但涉及商品咨询,基本秒回。要是你问"在吗",对方直接甩来价目表,那基本没跑儿了。还有些人会主动问"需要什么",这种开门见山的套路,在老柳州眼里简直写在脸上。

再说个细节。真正想交朋友的,聊天会东拉西扯;而做销售的,叁句话不离本行。你问今天天气如何,他答"我们新品防晒衣正好打折";你说下班好累,他接"试试我们代购的螺蛳粉提神"。这种聊天节奏,就像带着明确目标的导航,每个弯都往目的地拐。

现在很多本地商家也玩出新花样。有些会把微信名改成"柳州齿齿齿特产",有些在个性签名里暗藏玄机。有次我见个签名写"让每个柳州人都吃上地道的",点进去果然在卖袋装螺蛳粉。这种销售方式识别起来倒省事,相当于直接把招牌挂在微信上了。

不过话说回来,在龙城这座人情味浓的城市,有时候边界确实模糊。我认识个卖水果的大姐,最初真是附近的人认识的,后来处成了老主顾。她现在发朋友圈都分两组,商品信息给客户看,孙子照片只给熟人看。这种把社交和生意分开的做法,反倒让人更愿意光顾。

要是遇到特别隐蔽的,还有个土办法——看对方朋友圈的互动。如果清一色是"多少钱""怎么买"的留言,那基本就是小型交易市场了。另外注意那些定位总在商场或批发市场附近的账号,这些地方本来就是柳州商家聚集区。

最近发现年轻人有了新对策。他们在收到疑似销售信息时,会故意聊些专业问题,比如问螺蛳粉的汤料配方,或者摩托车配件的型号。要是对方对答如流,那多半是行家;要是支支吾吾转移话题,很可能只是个转发图片的代理。

其实在柳州这样商贾云集的城市,微信上遇到商家再正常不过。重要的是咱们自己心里有杆秤,想买东西时就找专业的,想交朋友就慢慢聊。毕竟隔着屏幕,谁都有选择是否继续对话的权利。

还记得去年在谷埠街遇到个卖桂花糕的阿姨,她微信从不主动推销,但每次拍制作过程都让人垂涎欲滴。这种用实力吸引顾客的销售方式识别起来反而简单——好东西自己会说话。现在想想,或许最高明的销售,就是让产物本身成为最好的名片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