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乡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,宁乡微信附近人服务一次百元
最近在宁乡的微信圈子里,总能看到“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”这样的信息在悄悄流传。说真的,第一次看到这个价格时我也愣了一下,现在随便吃顿烧烤都不止这个数了,这种服务真的靠谱吗?
有个在宁乡开便利店的老乡告诉我,上个月他店里就经常有人边刷手机边等人。有次他忍不住问了句,对方支支吾吾说是在等微信上约的人。“说好一百块见个面,结果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见人影。”老乡摇摇头,“这年头啊,隔着屏幕什么都说得天花乱坠。”
藏在价格背后的门道
我特意找了个周末,在宁乡的步行街转了转。坐在奶茶店的时候,听见隔壁桌两个年轻人在聊这个事。穿灰色卫衣的那个说:“试过两次,第一次确实来了个姑娘,但坐下来就说要加钱。第二次更离谱,刚转账就把我拉黑了。”他的朋友忍不住笑出声:“你就是图便宜,这年头哪有这么好的事?”
其实想想也是,现在理个发都要叁五十,怎么可能有这种“超值服务”?我琢磨着,这个“宁乡微信附近人服务一次百元”的噱头,要么是诱饵,要么就是个坑。就像钓鱼一样,先扔点便宜的饵料,等你上钩了再说。
有个在宁乡做微商的朋友说得实在:“现在大家都精明了,看到这种标价心里都明白怎么回事。要么是骗定金的路子,要么就是另有隐情。正经做生意的人,谁会这样自降身价?”
说起来,这种模式还挺有意思的。它正好抓住了某些人爱占便宜的心理,就像超市里的特价商品总是最抢手一样。不过超市的特价顶多是质量差些,这个可就不一定了。
前几天路过宁乡的新华路,碰巧看到两个小姑娘在路边争执。稍微听了听,好像就是一个通过微信附近的人约见面,结果对方临时加价的事。“说好的一百块,现在又要交通费、化妆费,这不是骗人吗?”穿粉色衣服的姑娘气得直跺脚。
这种事情见多了,反而让我想起另一个问题:为什么明知道可能有诈,还是有人前仆后继地去尝试?也许是因为现在生活太枯燥了,大家都想找点新鲜感。或者是因为微信给了我们一种虚假的安全感——反正隔着屏幕,试试也无妨?
说到这里,我想起去年在宁乡经开区上班的表弟。他曾经也是个“附近人”爱好者,直到有次被坑了叁百块后,终于幡然醒悟:“现在我看到‘100一次’这种字样就直接划走,天上不会掉馅饼,只会掉陷阱。”
晚上和几个老同学在宁乡的夜宵摊吃饭,聊起这个话题。做房产中介的小王说,他经常遇到客户在等人时刷附近的人。“有次带客户看房,客户一边心不在焉地听我介绍,一边在微信上和人家讨价还价。最后房子没买成,还被骗了二百。”
这种“宁乡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”的现象,说起来也挺无奈的。明眼人都知道这里面水分很大,可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去尝试。就像买彩票一样,万一是真的呢?
其实啊,与其纠结这一百块钱能买到什么,不如想想这一百块在宁乡能做什么正经事。去灰汤泡个温泉不够,但可以吃两碗地道的宁乡猪脚粉;可以去炭河里看看青铜文化展;或者干脆买本书,充实充实自己。
现在微信功能越来越多了,附近的人这个功能本意是好的,可惜被一些人玩坏了。我在想,要是大家都实在点,诚实点,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套路了。不过这可能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吧。
夜深了,看着宁乡街头闪烁的霓虹灯,那些“100一次”的广告还在微信上若隐若现。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,不知又有多少人会为这个价格心动,多少人会为这个决定后悔。生活就是这样,总是在不断试错中前进,只是有些错的代价,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