眉山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,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
一条连接青春记忆的小街
那天路过眉山女子学院,忽然想起毕业后已经五年没回过学校后街了。把车停在路边,沿着熟悉的巷口往里走,两旁梧桐树倒是比记忆中更茂密了些。
“阿姨,还是老样子,多放辣子。”在当年最爱的炸串摊前,我脱口而出这句话。系着围裙的老板娘抬头愣了下,随即笑开:“是你啊!好久没见,都瘦咯。”她手里的铁签子熟练地翻动着,辣椒面撒上去时窜起的香味,瞬间把人拉回大学时代。
这条两百米长的街道,确实变了,又好像没变。原来卖文具的小铺改成了奶茶店,但老板娘还是同一个人。她告诉我,现在学生们更喜欢坐在店里玩手机,不像我们当年总是叁五成群站在路边说笑。
往里走,那家十年老店的书屋还开着。推门时铃铛发出和记忆中一模一样的声响。书架间有几个女生在挑明信片,让我想起当年总爱在这里买信纸写家书。老板正给新到的书包书皮,他说现在虽没人写信了,但明信片反而卖得更好。
转角处新开了家猫咖,透过玻璃窗能看到学生们边撸猫边写作业。而隔壁的旧唱片行还在,黑胶唱片的价格比以前便宜了些。
傍晚时分,后街真正热闹起来。小吃摊飘出各种香气,烤冷面、臭豆腐、冰粉的摊位前都排起队。我买了份章鱼小丸子,坐在公共长椅上慢慢吃。旁边几个女生在讨论明天穿什么衣服去参加社团招新,那种雀跃的语气如此熟悉。
天色渐暗,灯笼亮起,把整条街照得温暖。我看到有家长带着孩子来买糖画,有情侣在拍大头贴,还有像我这样的毕业生,独自来这里走一走。
离开时又经过炸串摊,老板娘正在收摊。“要关门啦?”我问。她边擦桌子边说:“女儿考上大学了,再过两年我也该退休咯。”这话让我忽然意识到,不仅我们在成长,这条街和街上的人也在经历各自的人生。
走到巷口回头望,灯笼在风里轻轻摇晃。或许再过五年,这里的店铺又会换一批,但属于这条街的烟火气,应该会一直传承下去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