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定泄火的小巷子,康定镇上的幽静小道
来康定之前,朋友神神秘秘地跟我说,你一定要去那条小巷子看看。他没说具体是哪条,只给了个耐人寻味的形容——泄火的小巷子。这名字听着怪有趣的,让人忍不住在心里琢磨。
直到踏上康定湿漉漉的青石板路,我才明白“泄火”这两个字的妙处。这里说的火,不是真着火,而是心里头那股子燥。城里待久了的人都知道,每天挤地铁、赶工期、应付各种琐事,心里总窝着团无名火。而这条藏在康定镇深处的小巷子,偏偏就能把这火给泄了。
巷子里的慢时光
巷子窄得很,两个人并排走都得侧着身子。墙是老旧的石墙,缝里长着青苔,用手一摸,湿湿凉凉的。走着走着,你会发现墙上挂着几盆叫不上名字的花,紫的粉的,开得正艳。有个藏族阿妈坐在门槛上捻羊毛,看见我过来,抬头笑了笑,又低头忙手里的活儿了。
再往里走,能听见哗啦啦的水声。那是从山上引下来的雪水,顺着石槽流过家家户户门前。有个大叔正蹲在水槽边洗菜,见我好奇,便说:“这水凉得很,夏天把手放进去,保管你什么烦心事都忘了。”我试了试,果然,那股清凉从指尖一直传到心里,整个人都静下来了。
巷子不长,可我走了整整一个下午。时不时能在转角处看见晒太阳的猫,或者几个老人坐在石凳上下棋。他们下得很慢,一步棋要想上好半天。要是在城里,我肯定早着急上火了,可在这巷子里,连等待都成了一种享受。
遇见做弦子的老人
巷子最里头有间老作坊,一位白发老人在里面制作康定弦子。他做弦子做了五十年,手指上全是岁月的痕迹。“现在的弦子都用机器做了,”老人一边调音一边说,“可我总觉得,手工做的才有魂儿。”
他让我试着弹了一下。说实话,我根本不会弹,但那声音一出来,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敲了一下。老人笑着说:“你看,音乐这东西,不需要懂,感受就行了。”这话说得真好,就像这条巷子,不需要你特意来做什么,只要走进来,感受就行了。
作坊的墙上挂着几十把做好了的弦子,每一把的纹路都不一样。老人说,就像人一样,每把弦子都有自己的性子。有的清脆,有的浑厚,都是在制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。
离开的时候,老人送我一小段他自己录的弦子音乐。后来每当我心里烦躁,就会戴上耳机听这段音乐,仿佛又回到了那条康定泄火的小巷子。
现在想想,这条康定镇上的幽静小道之所以能“泄火”,大概就是因为它让人慢下来了。在这里,时间像是被拉长了,每一刻都变得真切实在。你不用急着去什么地方,也不用急着完成什么事,就这么走着,看着,听着,心里的火气自然就慢慢消散了。
朋友后来问我,找到那条巷子了吗?我点点头。他又问,到底在哪啊?我说,这个嘛,得你自己去找。毕竟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,每个人也都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小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