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西那里有站小巷的,靖西站旁巷弄方位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5:18:22 来源:原创内容

靖西站旁那些老巷子

前几天有位外地朋友来靖西,出了火车站就给我发消息问:"听说你们这儿车站附近有很多老巷子,转了半天只看到大马路,该往哪儿走啊?"这话倒让我想起很多初到靖西的人都有类似的困惑。其实靖西站建成这些年,周边确实还保留着些有意思的巷弄,不过得顺着当地人的日常足迹才能发现。

要说这些巷子的位置,得先搞清楚车站的布局。出站后往右拐,沿着种满扁桃树的人行道走大概两百米,会看见个不太起眼的岔路口。路边有家开了十几年的卷筒粉店,老板娘总是系着靛蓝围裙在灶台前忙碌。从这里拐进去,就好像突然切换了画面——身后是车流不息的站前大道,眼前却出现了仅容两人并排通过的青石板路。

这些巷子很有意思,墙缝里钻出青苔,晾衣绳横跨在两栋民居之间。午后经常能看到老人坐在门槛上编竹筐,手指灵活地翻动着削薄的竹篾。有户人家的墙头常年开着叁角梅,紫红色的花穗垂到路人肩头。住在巷尾的阿婆说,她嫁到这里时火车站还没修建,当年这些巷子连通着村里的稻田,如今虽然周围都盖起了新楼,但巷子的格局还保持着原来的模样。

要说靖西站旁巷弄方位,最特别的是它们并非横平竖直的排列。初次进去很容易转向,但当地人早就摸透了每条小巷的脾气。比如从李记杂货铺后面的窄巷穿过去,能直接通到车站北广场;而要是顺着挂满鸟笼的那段路走,则会绕到农贸市场后门。这些弯弯绕绕的路径,构成了车站周边独特的毛细血管。

黄昏时分是巷子最热闹的时候。放学的小孩背着书包在石板路上追逐,爆米花的香味从某扇木窗里飘出来。修鞋匠收拾着摊位上的工具,他的小木棚正好卡在两栋房子的夹角处。这些看似随意的空间利用方式,其实藏着当地人多年形成的生活智慧。有次我看见有个游客举着手机在原地转圈,原来是被导航搞糊涂了——这些相互贯通的小巷,确实让电子地图偶尔失灵。

虽然车站周边在不断改造,但这些巷子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奏。清晨五点半,豆腐坊的磨浆声会比第一班列车更早唤醒街道;傍晚下起阵雨时,雨水会顺着瓦檐滴落在青石板上,溅起细碎的水花。或许这些靖西站旁巷弄方位里藏着的,不只是穿行的近道,更是一个地方最原本的生活气息。

有天清晨我在巷口买糯米团,卖早餐的大姐顺手给路过的邮递员指了个近路。看着她叁言两语就把复杂的路线说明白,突然明白这些巷子早就印在当地人心里。每个转弯处的杂货铺,每段台阶旁的石臼,都是活生生的路标。现在要是再有朋友问起靖西那里有站小巷的,我会告诉他:先找那家卷筒粉店,记住空气里飘着的黄皮酱香味,然后顺着生活痕迹往里走就对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