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伦那里有站小巷的,邻近海伦那条有站点的小巷
海伦那里有站小巷的,这说法我头回听见时,愣是没反应过来。那是个闷热的下午,我在公交站台等人,有位拎着菜篮子的阿姨探头问路:"听说海伦那里有站小巷的,您知道往哪儿走不?"
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,站牌后方确实藏着条窄巷,青石板路被踩得发亮,墙头探出几枝石榴花。巷子深处飘来油锅里炝辣椒的香气,还夹杂着自行车铃铛的脆响。说也奇怪,明明站在车水马龙的街边,那道巷口却像隔开了两个世界。
巷子里的日常景致
后来我常特意绕道经过那儿。巷口修鞋匠总在午后出现,工具箱里装着各色线团,他边纳鞋底边和煎饼摊主唠家常。再往里走七八步,有家开了二十年的粮油店,装黄豆的麻袋上卧着只叁花猫。清晨总见着几位老人坐在竹椅上,捧着搪瓷缸慢悠悠喝茶,茶叶是自家焙的茉莉香片。
最让我惦记的是巷子中段那家烧饼铺。炉火烘着面饼的工夫,戴白帽的老师傅会说起往事:"早先这儿真有个叫海伦的姑娘,在巷尾办过识字班..."他说话时,面团在掌心转得圆融,芝麻撒得匀停。刚出炉的烧饼烫手,得左右倒腾着咬,酥皮窸窸窣窌往下掉。
邻近海伦那条有站点的小巷渐渐成了这片街区的肺叶。送快递的小哥在这歇脚,放学的小孩在这买糖人,晚归的上班族在这带份卤味。有回暴雨天,我看见粮油店老板娘撑着塑料布给流浪猫搭窝,修鞋匠把工具箱挪进檐下,顺手修好了邻居坏掉的雨伞。
墙角不知谁种了牵牛花,缠着晾衣绳开出紫盈盈的喇叭。某天突然发现,我也成了给问路人指道的:"就邻近海伦那条有站点的小巷,烧饼铺子拐角便是。"这话说出来时,竟带着老住户般的熟稔。巷子还是那条巷子,但走过的人,都沾上了它温润的气息。
如今站台扩建了两次,对面盖起玻璃幕墙的商场。可只要拐进这条巷子,时光就忽然慢下来。磨刀匠的吆喝声周叁准时出现,公共水龙头旁永远放着接水的铁皮桶。或许所谓烟火人间,就藏在这些晨昏交替的寻常光景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