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自上课资源喝茶,蒙自学习环境品茶
最近和朋友闲聊,说起在蒙自找地方学习的事儿。他神秘兮兮地问我:“你知道哪里既能安静看书,又能顺手泡壶好茶吗?”这话倒把我问住了。
说来也巧,上周路过南湖边一家庭院式书吧。推门进去,原木书架上摆满各类教材,几个学生模样的人散坐在榻榻米上。最妙的是每个座位都配着茶盘,青瓷杯里飘着茶香。老板一边烫杯子一边说:“我们这儿啊,就是给需要蒙自上课资源的年轻人行个方便。”
茶香里的学习时光
坐在窗边观察了半天,发现挺有意思。穿格子衬衫的男生在敲代码,手边普洱已经泡到第叁泡;对面扎马尾的姑娘在背诵专业课,偶尔端起玫瑰花茶抿一口。说来奇怪,翻书声和注水声交织在一起,反倒比图书馆更让人静得下心。
老板娘过来续热水时闲聊:“现在年轻人压力大,光盯着电脑屏幕容易烦躁。配上咱们蒙自的云雾茶,既提神又不伤胃。”她指着墙上的价目表笑道,“包月还能寄存茶叶,好多备考的都把这儿当第二个家。”
我突然理解朋友那句问话的深意了。在蒙自这样生活节奏舒缓的小城,学习环境品茶早就不单单是解渴,倒成了调节学习节奏的自然节拍器。
记得有个常客说过特别生动的话:“做题卡壳时就起身烫烫杯子,看着茶叶在热水里舒展,有时候灵感跟着就浮上来了。”这话听着玄乎,但试过几次发现确实管用——当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,焦躁感真的会随着茶香飘散。
城南新开的共享自习室更是把这种理念玩出了花样。他们按茶类分区:绿茶区适合晨间阅读,红茶区专供小组讨论,甚至还有茶艺师定期来教简单的冲泡技巧。创始人说得好:“我们提供的不是座位,是能让知识泡开的环境。”
现在偶尔经过老城区,还能看见很有意思的场景:爷爷辈的老茶客和年轻学生隔着玻璃窗对坐,里边对着笔记本电脑蹙眉,外边端着紫砂壶眯眼。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姿态,因为一杯茶产生了奇妙的共鸣。
或许在蒙自人看来,读书与喝茶从来都是相通的。都需要合适的温度,都需要耐心等待,都会在回甘时觉得所有等待都值得。下次你要找地方学习,不妨也试试带着茶杯出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