绥芬河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,边城青春共绘差差
绥芬河的清晨总是带着点咸咸的海风味,混着铁路那边飘来的松木香。初中毕业那年暑假,我们班七八个男生女生约好去铁路公园写生,其实谁也不会画画,就是找个由头聚在一起。
班长小娟从家里抱来一摞旧画板,阿明偷偷带了他爸的傻瓜相机。我们沿着铁轨慢慢走,女生们叽叽喳喳讨论着要不要在铁轨上摆姿势,男生们故意踩在枕木上比谁走得稳。阳光从树叶缝隙漏下来,在每个人肩头跳跃。
那个按下快门的瞬间
我记得特别清楚,走到老货运站附近时,小薇的红发卡掉进了铁轨缝里。大刚二话不说就趴下去捡,起身时满脸都是灰。小薇一边笑一边用湿巾给他擦脸,我们其他人突然都不说话了,就看着这两个人。阿明突然举起相机:"别动!这个画面绝了!"咔嚓一声,后来洗出来的照片上,能看清大刚耳根红得发亮。
其实我们那时候哪懂什么青春啊,就是觉得能一起待在户外特别自在。铁路边的蒲公英开得正盛,小娟摘了一朵吹向阿明,结果糊了他满脸。我们追打着跑过铁轨,惊起了草丛里的麻雀。现在想想,那种打打闹闹的相处方式,大概就是少年时代最珍贵的部分了。
中午坐在站台啃面包时,不知谁提起马上要各奔东西了。小薇突然说:"要不咱们每个人都画一张今天的铁路吧,十年后再拿出来看。"于是所有人真的安静下来,只剩铅笔在纸上沙沙响。我偷瞄旁边人的画——有人画了歪歪扭扭的铁轨,有人画了远处的信号灯,还有人把我们都画进了画面里。
那天最后我们真的把画都塞进了时光胶囊,埋在了老榆树下面。约好十年后的今天要一起来挖出来。现在算算,距离约定只剩两年了。
后来我走过很多地方的铁路,见过山间的铁轨,海边的铁道,但再没遇到过那样鲜活的下午。也许重要的不是铁路,而是当年一起踩过枕木的人,是那些不用言说的默契,是差差不齐却意外和谐的青春脚步。绥芬河的铁路静静躺着,像是把我们十六岁的夏天也轧进了它锈色的轨道里。
有时候路过铁路公园,我还会朝那棵老榆树看几眼。不知道埋在那里的画纸变黄了没有,不知道照片上的大家是不是都还好。但每当火车汽笛响起,我总会想起那个充满松木香的夏天,我们曾经在这里,用最笨拙的方式,共同描绘过属于边城少年的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