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瓯那里有站小巷,建瓯那条有站的小巷
建瓯那里有站小巷,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挺有意思的。你说它为啥要叫"有站小巷"呢?是因为以前这里真有个车站,还是说巷子太窄,走着走着就得站着让人?这个问题啊,我琢磨了好一阵子。
巷口那家卖光饼的老伯倒是记得些事情。他说小时候这条巷子确实有个老车站,不过不是现在这种大巴车站,而是拉货的板车歇脚的地方。后来城市变了样,车站没了,名字却留了下来。老伯边说边翻动着炉子里的光饼,那股焦香啊,整条巷子都能闻到。
巷子里的日常光景
要说这条建瓯那里有站小巷,最吸引人的还不是它的名字,而是那股子生活气息。早上六点多,送奶工的叁轮车吱呀呀地碾过青石板,各家的门就陆续开了。张阿姨总会站在巷子中间那棵梧桐树下活动筋骨,李大爷照例端着茶杯在门口看报纸。
巷子不宽,两边屋檐都快挨到一起了。晾衣杆从这边窗户伸到对面墙头,挂着的衣服随风轻轻晃着。下雨天最有意思,雨水顺着屋檐滴答滴答,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。这时候要是打伞经过,还得侧着身子才能避开别人家的窗台。
住在建瓯那条有站的小巷里,最让人怀念的就是傍晚时分。家家户户飘出饭香,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打闹,大人们站在门口闲聊。王奶奶总会在那时候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前,手里择着青菜,眼睛却时刻注意着玩耍的孙辈。
巷子深处有家裁缝铺,老板娘手艺特别好。附近的人都爱去找她改衣服,一边等着一边聊天。铺子不大,但总飘着新布的香味,和着缝纫机嗡嗡的声音,让人觉得特别踏实。
要说这条建瓯那里有站小巷最特别的地方,可能就是它既保持着老建瓯的味道,又悄悄跟着时代在变。你看那老宅子的木门上贴着的二维码,古朴的窗台上摆着的空调外机,还有那些坐在门槛上刷智能手机的老人。
有时候我会想,这条小巷就像个倔强的老人,既舍不得丢掉过去的美好,又不得不接纳新的生活。这种矛盾倒让它显得更真实,更有人情味了。
那天路过巷口,听见两个年轻人在问路。"请问建瓯那条有站的小巷在哪里?"被问路的大妈笑着指指脚下:"这不就是嘛!"是啊,我们天天走过的这条普普通通的小巷,在别人眼里说不定还是个值得专门来找的地方呢。
夜色渐深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昏黄的灯光透过木格窗,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。偶尔有晚归的人骑着电动车经过,车灯在巷子里划出一道流动的光带。建瓯那里有站小巷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城市的怀抱里,做着属于它自己的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