荔浦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,相近荔浦微信附近300叁小时
最近和朋友聊天时,突然提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。他说在荔浦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时,刷到过标注“300元叁小时”的信息,没过两天又看到类似的写着“荔浦微信附近300叁小时”。这俩说法像双胞胎似的,就差了几个字。
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这个价格时,我愣了下。现在随便叫个外卖都要几十块,叁小时叁百块在荔浦能做什么呢?朋友笑着摇头,说他也没细究,就是觉得这种标价方式挺特别的。
标价背后的日常账本
在荔浦这样的小城,叁百块说多不多,说少也不少。早上吃碗米粉五六块,中午吃个快餐十五块,这叁百块差不多够十天的饭钱。要是打车,能从城东到城西跑好几个来回。但要是请个师傅上门修水管,可能还不够付人工费。
我隔壁家的李姐在超市做促销,一天站八小时也就挣一百多。这么一比,叁小时叁百块在荔浦还真不算低。难怪那两条信息都在强调这个数,确实挺扎眼的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什么都在涨价。去年猪肉才十几块一斤,今年都涨到二十多了。工资涨得却没物价快,大家心里都绷着根弦,花钱前都得掂量掂量。
微信上的那些门道
微信附近的人这个功能,刚出来时大家图个新鲜,现在用的人好像没那么多了。但偶尔刷刷,还是能发现些挺本地化的内容。就像那两条信息,明显就是针对荔浦本地人的。
我试着在荔浦县城走了走,发现用微信的人还真不少。早餐店老板用微信收钱,理发店小哥用微信预约,连楼下水果摊都贴了微信二维码。这么看,有人在微信上发这种标价信息也不奇怪了。
不过这种没头没尾的信息,一般人看了都会心里打鼓吧。既没说清楚具体做什么,也没个靠谱的担保,就光秃秃地标个“荔浦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”。要真有人直接转账,那心也太大了。
小城的生活节奏
在荔浦这样的地方,生活节奏比大城市慢不少。下午叁四点,还能看到老人在树荫下打牌聊天。晚上八九点,街上就安静下来了。这种环境下,时间好像也变得不一样了。
叁小时在荔浦能做什么呢?够去马蹄泉逛一圈,再到滨江公园散散步,最后在老街区吃个宵夜。要是赶集的日子,叁小时能把整个集市逛两遍。但对忙着挣钱养家的人来说,叁小时可能就是半天工钱,耽误不起。
现在很多荔浦的年轻人都在往外走,留下的大多是中老年人。他们用微信多半就是看看朋友圈,和儿女视频聊天,对这种标价信息大多一划就过了。
其实想想,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逻辑。在荔浦,很多事都讲究个知根知底。生人之间要做成生意,光靠微信上几句话恐怕不太够。那种面对面聊过,或者经人介绍的,反而更让人放心。
就像我常去的那家米粉店,开了十几年,从来没做过广告。但每天客人不断,靠的就是熟客带新客。老板说在荔浦做生意,口碑比啥都重要。这话说得实在,小地方确实是这样,好事坏事都传得快。
回过头来看那两条信息,“荔浦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”和相似的“荔浦微信附近300叁小时”,说得不清不楚的,估计很难让人放心下单。要是能写明白具体做什么,再留个靠谱的联系方式,说不定效果会好很多。
不过这也只是我的猜测,毕竟没真去联系过。可能就是有人用这种方式找到了需要的机会,达成了各取所需的交易。生活嘛,什么样的情况都可能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