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照约茶上课,日照茶约同习
最近朋友圈里总看到“日照约茶上课”这六个字,乍一看还以为是茶艺培训班,后来才发现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。几个朋友约着去阳光好的地方,泡壶茶,摊开笔记本,一下午就能搞定拖延半个月的工作。
上周叁下午,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这样一场“日照茶约同习”。约在城东新开的茶馆,临窗的位置洒满阳光,小圆桌上除了茶具,还散落着几台笔记本电脑。朋友小陈正对着法律条文抓耳挠腮,对面学设计的琳琳在画建筑草图,我则对着报表发愁。说来也怪,明明各忙各的,但氤氲的茶香里,敲键盘的声音都显得特别有节奏感。
这茶香里有什么魔法
记得以前在图书馆,总容易分心。要么是邻座翻书声太响,要么是自己犯困。可在这儿,捧着温热的茶杯,看着阳光在纸页上移动,注意力反而能集中了。小陈抬头抿了口茶说:“要在平时,这段法规我早读睡着了,今天居然理清楚了。”她晃了晃写满批注的打印纸,眼角都是笑。
琳琳接过话头:“可不是嘛,我画图最怕孤单,现在抬头就能看到你们在认真做事,像回到了大学自习室。”她刚完成一张景观草图,把平板转过来给我们看。阳光正好落在屏幕上的喷泉造型,粼粼反光给设计图添了叁分灵气。
约茶的发起人李哥是位自由撰稿人,他慢悠悠地斟茶:“人呐,终究是群居动物。独自工作容易懈怠,凑在一起就不好意思偷懒了。”他指着窗外,“这么好的阳光,闷在家里多浪费。既完成了工作,又像次小聚会。”
我突然理解为什么“日照约茶上课”能火起来了。它把枯燥的学习和工作,包装成了生活场景。就像小时候和同学结伴写作业,写累了说说话,互相看看进度,压力自然小了很多。
那个下午,我们叁个人喝了叁泡茶,完成了预计要两天才能做完的事。离开时夕阳西斜,琳琳翻着手机相册:“下周叁还来吗?我找到个带露天座位的茶舍。”小陈立刻响应:“带上我,下周要准备执业考试了。”
回家的路上我在想,或许我们喜欢的,不单是阳光和茶香,而是那种“在一起却互不打扰”的陪伴感。现代社会太强调独处的专注,却忽略了共同空间带来的微妙动力。就像跑步,一个人能跑,但跟着跑团往往能跑更远。
这两天阴雨,工作进度明显慢了下来。盯着电脑屏幕发呆时,格外怀念那个充满阳光和茶香的午后。手机震动,是小陈发来的消息:“出太阳了,老地方?”我回复得飞快:“这就出门。”看来,这种特别的共同工作模式,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