喀什学生品茶上课,茶香课堂伴学子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7:09:12 来源:原创内容

喀什十月的阳光透过白杨树叶,在校园里洒下斑驳光影。六年级一班的教室里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,这不是什么特色兴趣班,而是他们最寻常的语文课。

“老师,为什么茯砖茶要压成砖块呀?”扎着马尾辫的古丽努尔举起手中的茶饼,鼻子轻轻凑近。语文老师阿孜古丽笑着往电茶壶里添水,热气升腾间,她开始讲述茶马古道的故事——那些穿越沙漠的商队,如何把茶叶压紧实了,好走过万里路途。

窗台上晾着同学们自带的十几种茶具,有爷爷用的老式搪瓷缸,也有精致的玻璃杯。每个孩子带来的茶叶都不太一样,艾山家的茯砖茶色浓重,麦尔旦家的玫瑰花茶香气扑鼻。这节课要学的是《故乡的榕树》,但阿孜古丽老师先让大家观察茶叶在热水中的变化。“看,茶叶舒展开来了,像不像文章里描写的榕树须根?”

当茶香遇见书香

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始于叁年前。当时阿孜古丽发现,班里不少孩子上课容易走神,尤其是下午第一节课。偶然一次,她泡了杯薄荷茶提神,学生们都好奇地张望。于是她灵机一动:何不把茶带进课堂?

现在每周叁的语文课成了大家最期待的茶香课堂。学生们轮流从家里带茶叶,老师则会挑选与茶相关的诗文。有时候是“寒夜客来茶当酒”,有时候是《红楼梦》里的栊翠庵品茶。茶成了最好的教具,让孩子们理解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起来。

“我以前总觉得古诗很远,”平时沉默寡言的艾合买提一边小心地给同学分茶,一边说道,“但现在闻到茶香,突然就懂了为什么古人会说‘一碗喉吻润,两碗破孤闷’。”他负责今天的茶艺展示,动作略显生涩却格外认真。

茶香课堂伴学子的理念已经在这所学校扎了根。数学老师偶尔也会借用这个形式,在教分数时让孩子们测量茶水比例;自然课上,老师带着学生讨论不同水质对茶汤颜色的影响。茶杯里,倒映着各学科知识的有趣光影。

最让老师们惊喜的是,这个传统不知不觉增进了学生间的感情。曾经害羞的帕提玛,因为家里经营茶馆,成了班里的“茶博士”,现在能落落大方地讲解茶叶知识。而曾经调皮捣蛋的阿里木,在第一次成功泡出清甜的茶汤后,眼睛里闪着从未有过的专注光芒。

窗外,喀什老城的鸽群掠过蓝天。教室里,茶香与书香交织,孩子们在品味茶汤的同时,也品味着文字的魅力。这片土地上的年轻学子,正通过一杯杯温暖的茶,与传统文化的脉络重新连接。他们的课堂,因为这一缕茶香,变得格外生动而难忘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