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龙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校门口暗号如今是否保留
那天路过和龙小学,看见几个孩子在校门口挤眉弄眼地比划着手势,我一下子被拉回了二十多年前。那会儿我们班男生也有自己的一套通关密语,要是对不上来,可甭想混进我们的“秘密基地”。现在的孩子,居然还玩这个?
记忆里的接头暗号
记得我们那时候,暗号内容特别幼稚。有时候是动画片里的台词,有时候是随口编的顺口溜。最流行的那阵子,校门口天天像在上演谍战片,你听吧,“天王盖地虎”对上“宝塔镇河妖”,俩孩子就勾肩搭背地进校门了;要是谁卡壳了,立马会被团团围住,那场面,现在想想还挺逗的。
这些暗号更新换代特别快,可能这周还在说“星星星星几丈高”,下周就换成“你拍一我拍一”了。有时候记性不好的同学得提前找人问清楚,不然就得在校门口傻站着,等认识的人来“救”他。
现在的孩子早就人手一部电话手表了,想联系随时都能联系。我本来以为,这种古老的交流方式早就消失了。
校门口的悄悄话
出于好奇,我特意在放学时间多去了几次。你猜怎么着?他们还真有新的玩法。有个扎马尾的小姑娘神秘兮兮地告诉我:“我们现在都用游戏里的台词啦!”说完还警惕地看看周围,生怕被别人听了去。
旁边一个小胖子插嘴:“我们班用的是昨晚作业的最后一题答案!”这话把我逗笑了,这帮孩子,把暗号都玩出实用价值了。
不过我也发现,现在的暗号没有我们那时候那么严格了。不像以前,对不上暗号真不让进圈子。现在更像是个游戏,图个乐呵。有个戴眼镜的男孩说得实在:“就是好玩呗,显得我们挺酷的。”
我在校门口观察的那几天,发现每个年级、每个小团体都有自己的暗号体系。有些是借鉴短视频里的热梗,有些是自创的,还有些估计是他们之间的秘密,外人根本听不懂。
有个老师笑着告诉我,她班上学生前几天还在用“菠萝菠萝蜜”当暗号,说是从爸爸妈妈看的电影里学的。这话让我突然意识到,原来我们那代人童年的记忆,正在以这种方式悄悄传递。
看着这些孩子在校门口神神秘秘地交换着只有他们懂的密语,我突然觉得很温暖。在这个什么都电子化的时代,他们依然保留着这种最朴素的、面对面的小秘密。这可能就是童年该有的样子吧——总要有那么点只属于孩子自己的东西。
临走时,我又回头看了眼校门口。夕阳把孩子们的影子拉得老长,他们还在那儿兴致勃勃地比划着。这一幕,和二十多年前真像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