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辉学院外援女,学院外援女生风采
卫辉学院篮球场边最近总挤满了人,你随便拉住个同学问问,十有八九会听到这样的对话:"今天外援女队员上场吗?"、"那个穿9号球衣的女生太厉害了!"
说来也挺有意思,咱们学校女子篮球队以前在市级联赛总是垫底,自从这学期来了几位外援女生,整个队伍就像换了支球队似的。记得上周叁那场关键比赛,最后十秒双方打平,就在大家都以为要加时赛的时候,只见那位扎着高马尾的外援女生一个假动作闪过防守,在叁分线外稳稳起跳——球在空中划出完美弧线,唰的一声空心入网!整个体育馆瞬间沸腾了。
球场上的默契配合
其实最让我惊讶的不是她们的个人技术,而是这些外援女生和本校队员之间的默契。刚开始训练时,她们连基本的战术手势都看不懂,现在却能打出精妙的挡拆配合。有个大二的本地队员跟我说:"刚开始觉得她们是外来户,现在完全就是自己人。"训练结束后,经常能看到她们凑在一起研究比赛录像,有时候为了一个传球角度能讨论半天。
这些外援女生给球队带来的不只是技术提升。以前训练结束大家就各自散了,现在她们会组织全队去食堂边吃饭边复盘,偶尔还会约着去看男生队的比赛,互相指点战术。这种氛围变化让教练都忍不住感慨:"队伍现在真正活起来了。"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有个外援女生还带着大家开发了独特的赛前仪式——每次比赛前全队围成一圈,用各自家乡的方言喊加油。当普通话、四川话、粤语和东北话混在一起时,那种既混乱又温暖的场面,总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,紧张情绪顿时消散大半。
现在走在校园里,经常能看见穿着队服的外援女生骑着单车穿梭在教学楼之间。她们早就融入了校园生活,有个英语系的还参加了辩论赛,另一个在艺术团跳现代舞。要不是在球场上看到她们矫健的身影,你根本想不到这些文静的姑娘是球队的得分主力。
最近气温骤降,训练时有个本地队员不小心扭伤了脚。当时场上正在战术演练,大家还没反应过来,两个外援女生已经冲上前去,一个扶住伤员,另一个飞奔去取冰袋。后来才知道,她们私下准备了应急医疗包,每次训练都随身带着。这种细心体贴,让整个球队的感情更深了。
马上就要迎来赛季最重要的半决赛了。昨天路过球场,看见她们在细雨中进行适应性训练。篮球击地的声音混着雨声,球衣都湿透了贴在身上,但每个人的眼睛都亮晶晶的。也许这就是体育的魅力吧,把不同背景的人凝聚在一起,为了共同的目标奋力拼搏。
偶尔在食堂遇见她们,会听到用带着各地口音的普通话聊天,说着刚来时的趣事。有个姑娘笑称最初连食堂在哪儿都找不到,现在却能闭着眼睛从宿舍摸到训练馆。这些外援女生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,在卫辉学院的日常里荡开一圈圈涟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