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庆同城喝茶上课,安庆品茶学习交流活动
最近朋友圈里总看到有人在问,咱们安庆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线下活动?别说,还真让我发现了一个挺特别的——安庆同城喝茶上课。一开始我也纳闷,喝茶就喝茶,怎么还上课呢?抱着几分好奇,我上周六也去体验了一把。
活动地点在老城区一个闹中取静的茶舍里,一进门就闻到了淡淡的茶香。来的有二十多人,年纪跨度挺大,从刚工作的年轻人到退休的叔叔阿姨都有。组织者是一位穿着素雅的中年老师,大家叫她陈老师。她没急着讲大道理,而是先给每人面前放了一个白瓷杯,笑着说:“咱们今天不搞那些虚的,就是一起喝喝茶,聊聊天。”
不只是喝茶那么简单
第一泡是岳西翠兰,陈老师一边烫杯温壶,一边随口问道:“大家平时都怎么泡茶的?”有人回答说就直接用开水冲,也有人说自己会用茶包。陈老师点点头,手上的动作却没停:“其实啊,同样的茶叶,水温差个五度,泡出来的味道就大不一样。就像咱们做菜,火候很重要。”她这么一说,大家都来了兴趣,不自觉地往前凑了凑。
接下来才是让我惊讶的部分。在等待茶汤沉淀的那几分钟里,陈老师并没有冷场,而是很自然地聊起了这茶叶的来历:“翠兰这个名字挺好听的吧?它产自咱们安庆岳西的高山上,茶农天亮前就要上山采茶,那时候茶叶还带着露水呢。”她这么一说,我突然觉得手里这杯茶不一样了,仿佛能透过清亮的茶汤,看到那片云雾缭绕的茶园。
整个下午,我们品了叁种安庆本地茶。让我印象最深的是,陈老师从不直接说“这个茶该怎么泡”,而是让我们对比着喝不同水温泡出来的茶。比如第二泡的黄芽,她同时用85度和95度的水冲泡,这一对比,区别立刻就出来了——温度低的那杯清香淡雅,温度高的那杯醇厚浓郁。有个小伙子脱口而出:“原来我以前都把好茶叶给浪费了!”逗得大家都笑了。
喝茶聊天中的意外收获
说来也怪,在这悠悠的茶香里,原本互不相识的人也渐渐打开了话匣子。坐我旁边的是一位开咖啡馆的年轻人,他说想来学学茶道,给自己的店增加些特色;对面那位退休的王阿姨则说,孩子都在外地,来这里既能学点东西,又能有人说说话。“这安庆品茶学习交流活动,比我想的有意思多了,”王阿姨抿了口茶,“下次我还来。”
陈老师偶尔会插几句话,但更多时候是笑着听大家聊。她说了一句让我挺有感触的话:“喝茶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,太刻意了就失去味道了。就像咱们今天这样,边喝边聊,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东西,多好。”确实,两个多小时一晃就过去了,我不仅分得清不同茶叶的泡法,还知道了怎么挑选合适的茶具,这些都是在轻松的聊天中驳别迟到的。
活动结束时,外面下起了小雨。大家互相道别,约着下次再聚。我站在屋檐下,看着细雨中的老街,突然明白了这种活动为什么这么受欢迎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能慢下来喝杯茶,学点东西,交几个朋友,确实是件很惬意的事。
现在想想,这种安庆同城喝茶上课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人,可能就是因为它把学习和生活结合得特别自然。不需要正襟危坐,不用记笔记,就在一杯接一杯的茶汤里,在轻松愉快的聊天中,该学的、该体验的,就都融入心里了。听说他们下个月还要举办一次,我已经想好要带个朋友一起去看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