界首火车站小巷子,界首火车站周边小街巷
界首火车站小巷子,界首火车站周边小街巷。
每次走出界首火车站,我总是不急着去大路上拦车。相比那条宽阔却显得有些冷冰冰的迎宾大道,我更愿意向右一拐,钻进那片紧挨着车站的、迷宫一样的小巷子里去。这几乎成了我的一种习惯。你说不清为什么,可能就是觉得,这里的气息,比车站里头那股子南来北往的匆忙劲儿,要更接地气,更有人情味儿吧。
一脚踏进这片界首火车站周边小街巷,感觉立刻就不一样了。火车轮子撞击铁轨那“哐当哐当”的巨大声响,在这儿被削弱成了背景音,像是给巷子里的生活配上了一段遥远的、不真切的画外音。取而代之的,是各种细碎而真切的动静。小卖部门口,收音机里咿咿呀呀地唱着梆子戏;旁边修理铺的老师傅,正不紧不慢地用锤子敲打着什么,发出“叮叮当当”的清脆声响;还有那几家小饭馆,炒菜的滋啦声和锅铲碰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,一股混合着油烟和酱香的、暖烘烘的气味扑面而来,一下子就勾起了人的馋虫。
巷子不宽,两边是些有些年头的矮房子。墙皮剥落的地方,露出里面深色的砖块,像老人脸上的皱纹,记录着风吹日晒的痕迹。电线在头顶上方纵横交错,织成一张复杂的网,偶尔有几只麻雀落上去,叽叽喳喳地叫一阵,又扑棱着翅膀飞走了。阳光被两旁的屋檐切割成狭长的一条,斜斜地照在坑洼不平的青石板路面上,光影斑驳,走在上头,脚步都会不自觉地放慢下来。
在这儿开店做生意的,多半是些老街坊。他们似乎并不十分在意能赚多少钱,更像是在经营一种生活方式。那个杂货店的老板娘,就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口,一边摘着菜,一边和路过相熟的人拉着家常。“今天买的这豆腐嫩不嫩?”“你家小子啥时候回来?”……这些平平淡淡的对话,填充着巷子里的时光。你从他们脸上,看不到火车站里那种急着赶路的焦虑,只有一种被岁月打磨过的平静和从容。我有时候会想,这条界首火车站小巷子,就像是一个温暖的缓冲带,把外面那个飞速运转的世界,温柔地挡了一下。
再往里走,能看到一些住户。家家门口或多或少都有些“内容”。有的用破旧的搪瓷盆种着几棵小葱、几簇韭菜,绿油油的,透着生机。有的则在窗台上晾晒着萝卜干,空气里飘着一股淡淡的、咸咸的味道。有一户人家的门虚掩着,能瞥见里面一个小小的天井,地上湿漉漉的,想必是刚洒过水,在这干燥的午后,显得格外清凉。这些生活的细节,琐碎,却充满了质感,它们静静地躺在这条小巷子里,构成了城市地图上容易被忽略,却又无比坚实的一角。
站台上,广播反复播报着车次信息,催促着人们前往下一个目的地。而仅仅一墙之隔的这条小巷,时间却仿佛是另一种流速。它不催促任何人,就那么慢悠悠地流淌着。南腔北调的旅客从这里匆匆走过,可能只会瞄上一眼,而真正属于这里的,是那些日复一日坐在门口喝茶下棋的老人,是那些在巷子深处追逐打闹的孩童,是那空气中始终萦绕不去的、家的味道。
我常常在巷口那家烧饼摊前停下,买一个刚出炉的、烫手的烧饼。老板认得我,总会多问一句:“今天回来啦?”简单一句话,却让人觉得,自己不只是个过客。手里捧着热乎乎的烧饼,站在界首火车站小巷子的入口,回头望望身后庄严的站房,再看看眼前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小世界,心里会升起一种很奇妙的感觉。这条看似普通的界首火车站周边小街巷,它不仅仅是条路,它更像是一位沉默的守望者,看着列车带来又送走一个个故事,自己则固守着这片土地上最朴素、最温暖的人间日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