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溪大学城包夜,兰溪大学城夜生活
说起兰溪大学城,白天那是书本和课堂的天下,可太阳一下山,那就是另一番光景了。路灯和店铺的招牌次第亮起,仿佛给这片区域施了个魔法,空气里飘着的,不再是油墨味,而是各种小吃摊传来的、让人走不动道的香气。
我有个朋友,之前总爱在晚上喊我:“走,去大学城‘包夜’去!” 头一回听我还有点懵,后来才明白,这“包夜”可不是指在网吧通宵打游戏,而是把整个晚上的时间都“包”下来,尽情享受这片区域的夜生活。这说法挺有意思,带着点学生时代特有的调侃和豪气。
舌尖上的深夜食堂
要说这兰溪大学城夜生活的灵魂,肯定离不开吃的。你根本不用去找什么高档餐厅,就在后街那条熙熙攘攘的小巷里,藏着最地道的美味。那家叫“王记烧烤”的摊子,老板是个爽快的东北大哥,他家的羊肉串,撒上辣椒面和孜然,在炭火上滋滋作响,那味道,绝了!隔壁是家卖冰粉的小铺,阿姨的手从来没停过,勺子在各种配料盆里飞舞,红糖水、山楂碎、葡萄干、花生碎,最后浇上一勺晶莹剔透的冰粉,解腻又清凉。一手拿着滚烫的烤串,一手捧着冰凉的甜品,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,可能就是最简单的快乐吧。
我们常围坐在路边的小马扎上,边吃边聊。聊课堂上的趣事,聊对未来的迷茫,也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小心事。食物的热气蒸腾向上,混着欢声笑语,好像能把所有烦恼都暂时驱散。在这里,你总能碰到熟人,一声招呼就能拼成一桌,这种不期而遇的亲切感,是别处很难找到的。
吃饱喝足,我们的“包夜”活动还远未结束。精力旺盛的会钻进台球室,来上几局;喜欢安静的,可能会找个尚未打烊的书吧,点杯饮料,看看闲书,或者干脆就是发呆。也有那么一两次,我们啥也不干,就一群人在操场边的看台上坐着,吹着晚风,看着星星,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吉他声。那一刻,你会觉得,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。
当然,这种“包夜”生活也并非总是那么诗情画意。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去上课的滋味可不好受,教授的讲课声就像催眠曲。但奇怪的是,当时觉得痛苦不堪的熬夜,现在回想起来,却都带着一层温暖的滤镜。也许让人怀念的,并非熬夜本身,而是那个晚上陪在你身边的人,和那份无所顾忌的年轻心态。
现在毕业几年了,偶尔晚上开车路过兰溪大学城,还是会被那一片灯火和人气所吸引。我知道,那里依然上演着类似的故事,只是主角换了一茬又一茬。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,那段对于“包夜”的记忆,早就和烤串的烟火气、冰粉的甜滋滋、以及朋友们的笑声混在一起,成了青春里一个独特的注脚,怎么抹都抹不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