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江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,江畔小巷情归何处
临江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,江畔小巷情归何处——这个问题,就像巷口那棵老槐树投下的影子,在我心里晃悠了好些日子。
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朋友问起这个,我愣是没反应过来。这条临江的小巷,窄得只容得下两个人并肩走,青石板路坑坑洼洼的,墙角的青苔都长到膝盖那么高了。要说这里头还能藏着什么爱情故事,我起初是不太信的。
可后来往巷子里跑得勤了,慢慢咂摸出点味道来。那天傍晚,我瞧见巷尾修鞋的老陈,正给卖豆腐的王阿姨系围裙。两只粗糙的手在脖子后面笨拙地打结,夕阳斜斜地照过来,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,最后在墙根底下融成了一片。王阿姨抱怨说“系太紧啦”,可嘴角明明是弯的。这大概就是临江巷子里的爱情吧,藏在最寻常的日常里,像巷口那盏昏黄的路灯,不耀眼,却能在黑夜里给你指着路。
那些没说出口的话
巷子中段住着个七十多岁的刘奶奶,每天下午都会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前。她说她在等一封信,等了五十年了。“那年他说去南边闯闯,等安稳了就接我过去。”刘奶奶说话时,手里总摩挲着个泛黄的信封,“他说,就写到这里,江畔小巷情归何处,总能找到彼此的。”
我看着她那双已经有些浑浊的眼睛,突然明白了什么。也许她等的不是那封永远不会来的信,而是年轻时那个义无反顾的自己。江畔小巷情归何处?答案或许早就刻在了等待里。
巷子里的年轻人倒是活得明白。开奶茶店的小两口,每天忙得脚不沾地,却总记得给对方留半杯最新口味的奶茶。女孩说:“哪有空想什么浪漫不浪漫的,他记得我不爱吃珍珠,这就够了。”男孩在旁边憨憨地笑,顺手把她散下来的头发别到耳后。
这让我想起巷子深处那对中年夫妻。丈夫前年中风,恢复后走路不太利索,妻子就每天陪着他慢慢走,从巷头到巷尾,五百米的路能走一个小时。妻子说:“年轻时总想着要轰轰烈烈,现在才懂,他能陪我再走一遍这条巷子,就是最好的日子了。”
所以说,临江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?它不在什么惊天动地的誓言里,倒是藏在这些再普通不过的瞬间——他记得你的口味,她扶着你走路,两个人一起慢慢变老。
江风知道的事
夏天的晚上,江风会穿过整条巷子,带来潮湿的水汽和远处轮船的汽笛声。这时候,家家户户都搬出小凳子坐在门口乘凉,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。
我特别喜欢这个时候的巷子,因为能听到很多故事。比如东头那家的女儿嫁到了北方,每年只有过年才回来;西头那家的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,是整个巷子的骄傲。这些家长里短里,都藏着深深浅浅的情意。
上个月,巷子里搬来一对年轻情侣,把老房子租下来改成了小书店。女孩说:“我们就想找条安静的巷子,过慢一点的生活。”男孩在整理书架,转头冲她笑。他们的书店取名叫“归处”,倒是很应景——江畔小巷情归何处?或许答案就是这么简单,心安之处便是归处。
夜深了,我慢慢往巷子外走。回头一看,星星点点的灯光在巷子里亮起来,像是谁随手撒了一把碎金子。我想我大概找到答案了——临江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?它就在这一扇扇亮着灯的窗户后面,在每一顿寻常的晚饭里,在每一次牵手和每一个眼神里。
江畔小巷情归何处?它不问归处,只因它本就无处不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