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镇100块钱叁小时服务,丰镇叁小时百元体验
老街里的惊喜发现
上周末路过丰镇老城区,电线杆上一张手写广告让我停下了脚步。"丰镇100块钱叁小时服务",这行字写得歪歪扭扭,底下还补了句"丰镇叁小时百元体验"。我心里直犯嘀咕,现在这物价,一百块能做什么?连商场停车费都要每小时十几块了。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,我按着地址找了过去。
拐进青石板巷子,眼前是个挂着蓝布帘子的老铺面。门楣上木牌刻着"陈记茶社"叁个字,推门进去,穿粗布衫的老爷子正在竹椅上摇蒲扇。听说我来体验那个百元服务,他笑呵呵地给我沏上茶:"很多年轻人都像你这样找来的。"
原来这"丰镇100块钱叁小时服务"是茶馆新推出的文化体验。老爷子取来装在藤筐里的家伙什——整套茶具都是手工打造的,旁边还摆着几碟子当地特色茶点。他慢悠悠地开始演示怎么温壶、置茶、冲泡,动作像在打太极。看我好奇地盯着茶盘里的小蟾蜍装饰,他眼睛眯成缝:"这是咱们丰镇特有的泥陶,烧制时得掌握火候,差半分都不成。"
时光在茶香里慢下来
学着老爷子的手势摆弄盖碗,没想到第一冲就烫了手指。他也不着急,翻出备用的紫砂小壶让我重新来过。茶汤在白瓷碗里泛着琥珀光,配着刚出炉的桂花糕,恍惚间好像回到二十年前跟外公在院子乘凉的夏天。窗外电动车驶过石板路的颠簸声,反而衬得屋里更静了。
第二批客人进来时带着孩子,老爷子变戏法似的掏出彩绘泥偶。孩子摆弄着泥偶在旁边玩耍,我们继续聊着丰镇老街上消失的烙画铺子和还在坚持的竹编匠人。说到兴起时,他翻出本泛黄的相册,指给我看八十年代茶馆说书场面的照片,那时长条凳上坐满了听《隋唐演义》的茶客。
叁小时不知不觉就到了。临走时老爷子往我布兜里塞了包自焙的茶叶,包装纸上还用毛笔写着冲泡要领。走出巷口回头看,夕阳正给青瓦屋檐描着金边,忽然觉得这丰镇叁小时百元体验,买的不是服务,倒像是把断了的什么又接上了。
后来跟邻居说起这事,她第二天就带着孩子去了。现在每个周末,总能看到几个年轻人坐在茶馆里学着拉胚制陶,或是跟着老师傅学做传统茶点。那条快要被遗忘的老街,因为这些体验活动渐渐又有了生气。有时候经过,能听见里面传出敲打银器的叮当声,伴着茶香飘出窗外。
现在想想,生活中最动人的风景,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常的角落里。就像那杯反复冲泡的茶,到第叁泡才真正品出滋味。或许我们追寻的,从来都不是什么新奇刺激,而是这种能让心落回原处的踏实感。